陳頌紅網誌│最心痛是,愛得太遲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對一件已經送出去的大衣念念不忘。
那是一件紫羅蘭色茄士咩長大衣。十幾年前,我在尖沙咀一家時裝店的櫥窗看到它,為之瘋狂,走進去試穿,問了價錢,嫌貴,回家失眠了兩個晚上,還是忍不住回去買。穿了很多次之後,另一件新歡偷走了我對它的寵愛,從此,它在衣櫃裡沒落。兩年多前搬房子,我沒多望它一眼,就亳不留戀地把它送給朋友。前陣子,無緣無故,不斷想起它,十分後悔把它送人。我以為我懷念它獨特的顏色、柔軟得像雲的質料。直到伴侶爸爸離世,我方記起,有一次我穿著它去他家裡時,他上下打量我,然後咧開無牙的嘴巴,笑我「像一瓶利賓納」。我終於明白,我念念不忘的,也許不是那件大衣,而是大衣內埋藏了公公在我生命裡活過的點滴。
三年前收到來自洛杉磯的小包裹。打開一看,是三頂羊毛帽子。我一直以為是妹妹買來送我的,後來跟媽媽通電話,才知道是媽媽買的。媽媽向來節儉,在美國二十年都沒買新衣服給自己,反而捨得買東西送我。因為那件紫色大衣,我不斷提醒慣於大刀闊斧地拋棄舊衣舊物的自己,即使將來要把整個衣櫃裡面的衣服都送人,也要好好保留媽媽送的帽子,因為那是其中一件愛的憑證。
去年《社會心理與個性科學》期刊,刊載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市場學系教授Neal Roese對三百七十個成年人的調查,指人們總有至少一件後悔的事情。而最常後悔的總離不開愛情、家庭、學業和事業。Roese說,「後悔」在心理學語言中,是「反事實的情緒產物」,意思是,我們總在幻想「如果我沒這樣做」或者「如果當初我做了」的話,該會如何?不過後悔有可能引起生理問題,例如荷爾蒙失調和免疫力下降,所以必須學習把後悔化成重生力量,才不致影響健康。
十九世紀丹麥哲學家齊克果說:「生命必須向前活,但往往只有在回望時才覺悟。」後悔是令我們成長的養分,幸運的話,代價只是失去一件大衣,最心痛是,愛得太遲。
(原圖取自:《一生一世》電影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