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頌紅網誌│一覺醒來,痛苦更深

被陌生人當眾罵個不休,確實令人感到尷尬、難受。事情是這樣的:某天在小巴上,一個男人以八達通付錢後才發覺小巴已滿座,他顯然不是小巴常客,非但沒有向司機投訴無座位,更默默坐在地上(抑或他來自車子慣於超載的地方?)。其他乘客,包括我,以為司機免得麻煩,所以由得他坐一會,便沒有作聲。中途,一個女人下車,坐在門口樓梯的男子才站起來,司機很愕然問他:「剛才你沒有座位的嗎?」他一點頭,司機就把車子停泊於路邊,轉過身來,指著他破口大罵「你這樣做會令我抄牌、坐牢」、「你這麼大一個人,難道不懂得跟我說沒有座位的嗎」,如是者罵了一兩分鐘,簡直有如老爸罵兒子一樣,毫不留情面。那男乘客可能知道是自己錯,所以脾氣很好,只是偶而解釋一兩句,便垂下頭任他罵。換了我是他,我猜我會立刻跳下車。
雖然那男乘客確實不對,但是被人關在車廂裡罵個狗血淋頭,心裡肯定不好受。幸好,那是發生在大白天的事,至少尚有七、八個小時才到睡眠時間。因為,科學家說,帶著壞心情睡覺,並不如我們一直以為「睡醒了就沒事」,而是更加大件事。
麻薩諸塞大學神經科學家Rebecca Spencer做了一個實驗:一百零六位受試者被分成兩組,第一組的實驗時間在早上,第二組在黃昏近晚上。他們同樣要在電腦上觀看一批圖片,當中有些照片,例如戰爭、車禍、暴力,會令人產生負面情緒。看完後,受試者要評估自己的情緒反應。十二小時後,兩組受試者再次觀看圖片,有些之前已看過,有些是新的,然後再評估情緒。結果顯示,在黃昏看完負面圖片的受試者,經過一晚睡眠,再看負面圖片時,情緒比之前更差。而在早上觀看圖片的受
試者,由於沒有睡覺,在第二次實驗時,情緒明顯
變好,對負面圖片的不良反應亦減少。Spencer解釋,睡眠不但會加深我們的記憶,也同時令睡覺前的情緒「保鮮」,所以因心情不佳而失眠,其實不是壞事,是大腦確保我們情緒不會走向極端的良策。
(原圖取自:《志明與春嬌》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