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360網誌│風球下的戰士

小時候,最愛「打風」。
只要聽到懸掛八號風球,不用上學,就特別高興。尤其是要測驗、考試的日子,忽然放假,可以多一天溫書,簡直覺得是好運降臨。
而且在打風的日子,一家人圍著吃出前一丁,伴茄汁豆、午餐肉和豆豉鯪魚,感覺跟平日吃飯很不一樣,有點「吃得不正經」的痛快。
最重要是,因為要留意風暴消息,爸爸媽媽會讓電視機一直開啟著。這可不得了!平日媽媽只准我們每天看一小時電視節目,夠鐘就要關電視,多一分鐘也不成。但只要掛八號風球,什麼嚴厲家規都可以暫時放一旁,絕對是皇恩浩蕩。
所以打風放假,多年來都是開心事,直至近十年。
丈夫從事傳媒工作,從沒有節日放假,或者打風不用上班的「福利」。記得有一年掛十號風球,風勢大得驚人,街上除了滿地落葉、樹枝和垃圾,連鬼影也沒有,但他仍得想辦法去上班。
而我,就從他離開家門那一刻開始,停不了擔心。加上近年的士司機在八號風球之下,收取的車資也愈來愈高,雖然非常諒解,但說不「肉赤」是假的。從我們家去北角,平日僅僅二十多元,但有兩次打風,丈夫被索四百及五百元附加費。如果下班時風球還未除下,一來一回,車資已經近千元了。
因為丈夫的緣故,更體恤要在風暴下開工的人,例如肯冒險開工的的士司機、隨時候命救人的消防員,以及薪金不多的大廈保安員。如果住處遠的保安員,真不知道他們要如何上班,管理公司又會不會補貼車資。
所以,我慶幸「蓮花」來去匆匆,八號風球也只是懸掛了短短五小時。也情願將來的所有八號風球,都只是虛驚,都比想像中「軟弱無力」。這樣,對於所有在任何天氣下都必須堅守崗位的人,以及他們的家人來說,肯定會少一點擔憂。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