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任校外委員 是「代表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彭鐵穎

2015-8-1 17:00
港大校務委員張祺忠表示,校委會內有一班人堅決維持「等待首席副校長」的決定,令他有無力感,另一名校委文灼非就表示,校委會內的確有很多「外人」,明白為何學生不滿港大人的聲音比外人更少。
由教職員選出來的港大校委張祺忠說,6月30日的會議決定「等首席副校長」時已經想辭任,在星期二的會議後無力感更重。「有一班人咁堅決去推行咁唔合理嘅決定」,係咪真係(特首)委任嗰啲,理據通唔通都要過呢?
至於由校董互選出來的校委文灼非,亦認同不應「等首席副校長」。他表示校委會內有12位委任人士,咁係咪代表有外在勢力呢?「如果咁睇就一定係有好多外人係度」。所以有同學教師,覺得港大人的聲音,還少過「港大外面的人」。
不過,曾任嶺大校董會主席,被校長鄭國漢稱為Boss(老闆)的陳智思,就認為公帑資助的大學,必定需要有外來的校務委員,甚至是好事。浸大校董會前主席鄭慕智就認為,校外委員代表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而政府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政府要委任一部分委員,是絕對適當以及合理的事。
然而,當校監梁振英委任的,全是李國章、紀文鳳、廖長江等梁粉、建制派之流,所謂代表「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不過是擁有華麗皮囊的藉口而已。
(撰文:彭鐵穎)(原圖:有線新聞台截圖)
發表評論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