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關注組網誌│香港的教師,你們已經非常專業!

時值暑假,筆者利用年假,參加了一個在暑期營會義教的活動。
因為人手短缺,筆者需一人兼教三個小學級別的英文課,一星期內,共有十多堂課。比起在日校工作時的課擔(約一周廿多節,兼最少兩科,橫跨最少兩個級別),實是小巫見大巫。執筆之時,營會仍未開始,可是,預備的過程,已經叫放下教鞭幾年、現在不時要為老師提供專業培訓的我,多了一番「重新著地」的體會。
為了照顧學生的不同程度、不同需要,在設計課程時,筆者盡量如自己在教師講座中提倡的一樣,平衡適合不同風格的教學活動(包括視覺、聽覺、言語、肢體動作、觸感),又調適課業,將一些教學活動按學生程度設計成三個不同的版本。預備過程中,由草擬教案、工作紙排版、繪圖、摺紙、到影印、買畫紙、買文具、找道具,全都一手包辦。(不要太驚訝,這大約只是日校老師日常工作的四分一)。
單是構思和預備,筆者用了超過一星期的假日,由早上九時工作至晚上十一、二時(扣除用膳和生活所需的環節)。
如果我要停工一星期才可以應付一星期的課堂,那麼香港的教師既不能停止上課,更要兼顧更多課擔,課程進度又欠缺彈性,又要改簿、處理雜費回條、寫甚麼學校周年科組計劃書、課外活動、學生輔導,再加上每周一、兩個家長要求他們「嚴正交代」孩子遺失校褸、遲發默書範圍、試卷漏計3分等事宜……他們如何可以跟我搞些甚麼「多感官學習」、「照顧不同學習差異」?
記得一個從外國回流的家長,見學校沒有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足夠的課業調適、試卷設計調適、個別學習指導,就破口大罵老師是「垃圾」、「不專業」、「無知」,毫不留半點情面。
為特別的孩子,教育工作者應該作更多,這點我十分認同。可是,看著同一班老師,為了應付基本的工作,已經由早上七時半工作至晚上七、八時,我還如何要求他們將工作紙分層設計?看著老師忙著應付TSA、鄰校收生競爭、其他家長對「公平」、「入Band 1學校」的訴求,我如何可以說服老師將增加課程彈性,讓孩子在課室發揮多元智能,甚至走出課室自由探索,讓孩子愉快地鞏固所學、活用所學?
教育,不應該是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的關係,不是「你收得呢份糧,就要同我搞掂佢」的business。
又記得,一些非教育界的朋友,近年偶爾會痛心疾首,批評香港教師政治冷感,連對關於教育的議題,也要由學生代為行動。
如果你在教員室待上一天,你或者會明白:半死的人,連自己的感覺和選擇也被沒收了,如何有火?對一些同工來說,只有保健養生、旅行和吃東西,才是維持生命的「鹽水」。
我們反而應該為仍然堅持思考、勇於行動的教師而讚歎,並給因為太累而「講不出聲」的一群一點憐恤。
關於合約制、政府不斷在「研究」的小班教學、各種與學生福祉無關的評核等問題,不少同工已撰文論述,在此不再多談。在這種惡劣的工作條件下,教師確實可以不合作,起來反抗,例如罷教、按章工作,但他們始終沒有,一直堅守他們的崗位。
香港的教師,你們已經非常專業!
(撰文:雨言曷。教育心理學家、前小學教師)
圖片來源: http://www.clipartsfree.net/clipart/1762-stickyman-military-salute-clipa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