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靜慈網誌│關於是次區議會選舉結果的兩個迷思

2015-11-25 13:55
區議會選舉終於有結果,破零三七一後的投票率,相信是民主派及建制派始料未及。不過,單看近日的分析,有兩點分析明顯是捉錯用神:
一、踢走政治老人
有指民主派及建制陣營的多位重量級人士落馬,包括馮檢基、何俊仁、鍾樹根和葛珮帆等,反映市民希望求變和看到新臉孔云云,是過度簡化的觀察。泛民那邊落敗的區議會候選人,多是有機會挑戰超級區議會的民主派包括馮檢基、何俊仁、陳家洛及尹兆堅。反之,鍾樹根和葛珮帆輸是因為輕敵的選舉部署,將資源放於其鄰近選區,只不過因高投率而令兩區也一起輸下而已。顯然,兩邊失敗是因為不同原因。
二、首投一族 左右大局?
首先,有多少首投族(這裡的首投族泛指近年才登記,甚至是雨傘後才登記而首次投票的人)投票?我想這個數字暫時只有選舉事務署才可以知道,坊間的政黨及評論員的結論只是觀察,難聽一點說只是感覺。而且,這些評論更間接低估了那些偶爾才投抗議票的中產選民,很多傘兵選上的地區都是中產區,灣仔、太古及黃埔便是例子。若說高投票率有首投族的因素,我當然同意。然而若以此來支持泛民傘兵的勝出,我認為有誇大之嫌。
最後我想指出,在高投率下泛民傘兵險勝的區份,下屆可能便會輸掉;今屆差點贏的,下屆可能輸更多。因為如上段指的抗議票中產並不會每次都投票,但建制派的票卻穩定增長之餘,更相對地常出來投票。如真的不於區內深耕細作,冀望抗議票次次打救,恐怕下屆只會獲利回吐﹗
(鳴謝好友L君改的「首投一族 左右大局?」副題。)
(原圖為《蘋果日報》圖片)
所有博客及專欄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發表評論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