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曉蓉:和平

最近學了一個波蘭詞彙——「sympatyczny」,即英文「sympathetic」,或孟子謂人皆有的「惻隱之心」。中學讀過四年文學,儒墨道法四家之中,唯獨最欣賞孟子。愛和平,主張行仁政,信人性本善。文學造詣極高,情理兼備,善於辯論,類比恰當。他的文字,讓我深信人確性本善,亦相信人禽之別,在於「四德」。
孟子所說的一套標準,似乎不合時宜。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的「不忍人之心」。惜當代社會正在發生的一切,動搖了孟子的提倡的信念。「同理心」不再是與生俱來。
世上有兩種人是可悲的。第一種是自以為高高在上而無視小動物的人。孟子謂︰「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生物鏈之中,唯獨人有這種不忍之心。然而如今有多少人忘了「仁」?這些人很可悲,因為他們失去了人皆有的側隱之心。
第二種是本著宗教的名義、或站在道德高地,卻屏棄道德的人。高中時學習中國語文及文化,我還記得老師當年教我們何謂宗教,首要條件是能導人向善。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深信所有「宗教」皆導人向善,提倡和平共處,無一例外。「宗教」,代表一種身分,並不是挑起紛爭、擾亂世界秩序的理由。以宗教為由挑起戰爭固然可怕,然而更教人心寒的是,戰爭之所以無止境,是緣於人們相信以暴易暴是解決方法。這些人很可悲,他們同樣失去應有的惻隱之心。
希望終有一天,同理心不再是難得之物。
珍惜那一片藍白交錯的天空。當有一天你抬起頭,發現翱翔天際的不是小鳥,你才明白和平的可貴。
(撰文:曉蓉;翻譯系學生,尚在探索前路。小小夢想是走一趟自己計劃的旅程,還希望世界和平。)(原圖為moedict.tw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