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頌紅網誌│拖得一時得一時

其實有需要轟轟烈烈地把不再用、不再穿的手袋、鞋子送出去。但由於收藏舊鞋子的大木箱上面,放了一座由常用手袋堆積而成的小山丘,而收藏舊手袋的兩個塑膠箱子,又放置在衣櫃頂,都不方便拿出來。於是,一天拖一天,一年拖一年。而且一想起前陣子雄心壯志地整理舊衣服後的腰酸背痛,心裡面就有點恐懼,怕一旦開始了,無法回頭,又得辛苦一兩個星期。考慮了幾次,蠢蠢欲動了幾回,最終還是決定按兵不動。
一個男性友人都面對類似問題,不過他要放棄的不是舊衣服舊鞋子,而是他口中所形容「從一開始就錯的感情」。他因為失戀,在蘭桂坊隨便結識一個女子就展開追求,把她當作救生圈。後來那女的住進了他家,不願再搬,他就被迫過著其實彼此都沒有太多愛情的同居生活。兩年來,他不斷請求公司讓他到外地公幹,每個月總有十多二十天不在香港,即使回到香港,都藉口回去西貢祖屋陪伴父母,以逃避同居密友。他多次說「應該好好來一個了斷」,但又覺得把人家趕走很殘忍,所以一拖再拖,不敢開口。有朋友獻計:「現時樓價這麼貴,你把那房子送她作為補償,她應該會原諒你。」
心理學家Jane B. Burka與 Lenora M. Yuen合著的Procrastination(《拖延心理學》)提出,我們都有拖延的經驗,都曾為拖延編造無數藉口:最近很累,過一段日子再說;尚有時間嘛!再想想;太多問題存在,要考慮清楚才能下決定……。不管拖延的真正理由是什麼,歸根究底,都是想迴避現實,都是因為恐懼不安而衍生的脆弱感。所以拖延會產生內在和外在的痛苦。內在,會令人感到苦惱、後悔、自責,絕望;外在,很多事情會因為拖延而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感情拖拖拉拉,最終對大家造成更大的傷害。作者指出,還有一些人過分追求完美,總擔心別人評價,擔心結果未如理想,所以寧願拖延都不願意看到自己一敗塗地。因為被認為懶散、不負責任都總好過被視作無能和失敗,甚至有藉口安慰自己:我只是未盡全力而已。
(原圖取自:HSBC電視廣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