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頌紅網誌│我的香港鄉愁

出生、成長在香港,卻愈來愈像流落在異鄉。
到處都是為自由行而開的商店、為迎合自由行口味而賣的物品、只有自由行才買得起的房子、只對自由行展笑臉的售貨員……
逛街時,如果發現身邊有幾個人講港式廣東話,我幾乎想緊握他們的手,問他們「是不是香港來的,路上大家多多照應」,然後像在最陌生的他鄉遇上故知,感動得鼻子一酸。
多年來我吃遍銅鑼灣,覺得食物和奶茶水準最好的三間茶餐廳──壹新、富豪和香港大排檔,全部結業。還有無數小商店,例如波斯富街一家老婆婆開的包羅萬有襪店、白沙道口一家價廉物美的鞋店、加路連山道一間充滿回憶的迷你咖啡店(我在那裡結婚)……總之,所有我珍而重之的都變成回憶,所有回憶都被吞噬。
愈來愈覺得,已經在香港落了地的根,被滾滾洪水沖得霉爛,浮上地面,抓不緊一把鄉泥。
從沒想過,身在香港,卻勾起無數「鄉愁」,懷念香港。
鄉愁,nostalgia,最早出現在一九二o年,由一位瑞士醫生Johannes Hofer將希臘字的nostos (思念家鄉)及algos(傷感)混合在一起。許多研究都指出,鄉愁或者懷緬過去,對我們有不少正面作用,例如排解寂寞、加強面對逆境的信心、肯定自己的存在意義、舒緩心中壓力和緊張等等。而且當我們沉醉於過去最值得回味的日子時,情緒會被帶到那些年的愉悅狀態中,再次回到沒有肚腩、沒有皺紋、沒有風濕、沒有白髮,更沒有哀傷失望的美好歲月,於是,大腦會產生一種自我穩定及平衡的分泌,使我們較容易度過眼前的難關。最近也有研究發現,當受試者懷緬過去時,身體耐冷、耐痛的程度都會提高。
不知道懷緬昨日的香港,會否令人較容易面對今天的香港。我一直樂觀地相信明天會更好,但是,每天看到的,卻像是步向絕望末日前的腐敗糜爛。曾經最愛的你,到底消失在哪一個空間?
(原圖取自:《竊聽風雲3》電影主題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