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星天氣氣候不分 被張冠李戴卻反稱天文台何屬「並不重要」│廣雅仁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25日)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簡介施政報告內容。期間,工聯會王國興就如何改善天文台的預報系統應對極端天氣,向黃錦星提問。黃錦星回應指,施政報告中有提及,林鄭月娥負責的應對氣候變化跨部門委員會,會在幾方面解決相關問題,包括「減碳方面,同一啲基建點樣適應氣候……呢啲極端嘅情況之下呢,點樣能夠係一啲極端嘅天氣之下,作出應變」,例如改善避寒中心等設施。他指,相信透過高層次的督導委員會,會有更好的統籌。
這一問一答驟聽是關係到市民福祉,並沒有甚麼不妥,但稍作分析就會發現有很大的漏洞。首先,天文台是隸屬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部門而非環境局,王國興向黃錦星提問有關天文台如何改善預告機制的問題,無異於張冠李戴。
其次,雖然王國興明顯問錯人,但黃錦星卻不介意用氣候環境的範疇,代替商經局解畫。只不過作為局長,黃錦星應該很清楚「氣候」與「天氣」的分別,他回答的內容,大部分是指局方會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及減少社會對長期氣候的影響,而非王國興所指的如何改善每日的天氣通報機制。
對於以上「牛頭不對馬嘴」的問答,其實黃錦星只要說一句該問題並不是他負責的範疇,即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但黃錦星卻急於回應,不知是連局長也不清楚自己負責的部門,抑或是太急於推銷施政報告而弄巧反拙?
其實,氣候(climate)所指的是某地在一段相當長時間、以年計的大氣環境,例如香港屬亞熱帶氣候,一般比較和暖,而意大利屬地中海式海候,以冬季降雨為主;而天氣(weather)所指的則是某幾天、某一天甚至某一刻的情況,例如天晴、有雨。
黃錦星之後有回應人民力量陳偉業關於為何天文台隸屬商經局,而非環境局的問題,他指天文台無論撥歸哪個局,都可以透過跨部門合作發揮其功能,所以隸屬任何局都並不重要。
(撰文:廣雅仁)(圖片來源: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