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衣服不乾淨|陳頌紅網誌

如果沒有潔癖,我可以百分百肯定,我的人生,會寫意許多、快樂許多。
是遺傳也好、是習慣也好、是自小的耳濡目染也好,總之,感染了媽媽以及她娘家女性親人的嚴重潔癖之後,實在令自己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偏偏,潔癖這一種病,只會隨年紀而惡化下去,只會愈來愈「病入膏肓」,藥石無靈。
前幾天,伴侶洗完澡後覺得熱,想開冷氣。當他伸手去桌子角落拿遙控器時,家居服就剛好貼住桌上的報紙。由於每天的報紙都是報販派送到家門前的地下,所以我第一個反應是:家居服已被污染,快點換另一套乾淨的。伴侶看著我,「呀?才碰了那麼一下,就要把衣服換下來?」
我都知道自己過度反應,奈何就是無法假裝看不到,無法說服自己「才碰了一下,不要緊的」。腦裡面只會不斷想著那一張躺在地上的報紙,如何跟乾淨的家居服「親吻」。
所以,當朋友知道我家裡明明只有兩個人,每星期卻開三次洗衣機清洗衣服,就覺得太誇張。
最近在英國《每日郵報》看到一篇關於洗衣的報道,又再令我多一重憂慮。
公眾健康專家Lisa Ackerley引述微生物學家對一百件衣服及床上用品進行的清洗研究,以攝氏四十度溫水清洗完的衣服,四分一仍殘留排泄物的細菌。而這些衣物上面的細菌總數量,跟完全沒有清潔過的衣物相比,只是少了百分之十四。意思是,不管清洗過的衣物,留下多麼芬芳的洗衣液香味,不管它們摸起來多麼潔淨,原來只是比骯髒衣服稍為乾淨丁點兒。
Ackerley也發現,洗衣機中洗過衣服的水,每兩茶匙就含有一百萬單位的細菌。而感冒菌、大腸桿菌可以在低溫洗衣水中繼續生存,更會污染其他原本沒有這些細菌的衣物。所以她提議,要改用攝氏六十度的水去洗衣服,或者在洗衣液中添加滴露才安全。
連清洗過的衣服都不乾淨?這可是噩耗。是時候要去超市掃滴露了。
(圖片來源:Hugo Fiori YouTube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