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數字:三|陳頌紅網誌

中國人生活中很多事情,與「三」有關。
事不過三、無三不成幾、三思而後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無事不登三寶殿……。
外國人生活中都有很多事情,與「三」有關。
帽子戲法、宗教的三位一體、哲學的人類三分法,甚至巫術的黃金三定律(當你做一件好事或壞事,會得到三次果報)。
「一、二、三」,也是大部分人在需要跟同伴同步時,會數的數字。
曾經有調查指,現代人互通短訊或電郵,如非太空閒要「殺時間」,通常來回三次,就會停止。
根據《社會科學研究》網站,美國喬治城大學市場系副教授Karl A. Carlson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市場系教授Suzanne Shu的聯合研究指出,「三」的確是一個「魔術數字」,因為它暗暗影響著我們的思想。他們舉例,一九六五年一項研究發現,當受試者對陌生人進行印象評分前,只要連續看到陌生人的三個優點或者三個缺點,已經足以形成正面或負面印象,第四個優點或缺點,並不能令受試者給與的評分增加或降低。二OOO年另一項研究也指出,當受試者學一個新的生字,只要看到三個用上該生字的例句,已能理解得很好,第四個例句對於他們來說,屬於多餘。
在Carlson和Shu的實驗中,他們請超過三百個受試者對政客、餐廳、洗髮水、雪糕店、殼物早餐,以及朋友的新約會對象,進行評分。他們分別會看到一至六項有關評分對象的正面資料。結果顯示,不管是對人、產品或地方,看到三項資料的受試者,給與的分數都是最高。少一項、多一項,分數都降低。Carlson解釋,知道一個人或一件事的三項事實,能令我們的認知度,在短時間內迅速增至最高水平,於是大部分人已能概括出一個結論。之後再多的資訊,反而會增加認知負荷。
不過「三」也有不受歡迎之時,例如最令人惆悵和咬牙切齒的,應該莫過於「小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