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還有爸爸好|陳頌紅網誌

世上除了媽媽好、除了肯陪你去吃麥當勞的女朋友好、除了不會問你「我和你媽一同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的老婆好、除了會每年加人工的上司好、除了不瘋狂加租的業主好、除了不會撒謊撒得像呼吸一樣自然的政客好(但是,有嗎?)、除了入鄉懂得隨俗的遊客好、除了不向大婆挑機的小三好(哎呀!看來又要捱罵了)、除了不會犯天下男人都犯的錯的老公好、除了絕不會「唔熟唔食」兼「呃你都唔呃第二個」的老友好、除了不會把小巴當成是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小巴司機好、除了不會在半夜不停用雙菜刀剁肉餅的鄰居好……,世上,還有爸爸好。
當大家都只知道媽媽對於家庭、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爸爸,其實也有不可被取代的「功能」。
根據二O一四年六月號《今日心理學》期刊,當女性懷孕的時候,如果孩子的爸爸不在身邊,嬰兒早產的機率會大大上升。即使在預產期出生,出生時體重不足的情況也會比有爸爸在身邊的嬰兒多。除此之外,這類嬰兒在一歲前的夭折率也高出四倍(南佛羅里達大學研究)。
在嬰兒出生之後,如果爸爸跟嬰兒的互動不足,甚至關係疏離,即使媽媽跟孩子感情親密,但在孩子長大後,他們仍較容易形成好勇鬥恨、愛欺凌同輩等不良性格(牛津大學研究)。
到了孩子六個月大開始,如果爸爸經常跟孩子說話,或者久不久負責講故事,孩子懂得的詞匯數量會較多,語言能力都會更佳。這跟一般認為語言能力是由媽媽培養的有點不同。語言學家解釋,媽媽通常會用孩子聽得明白的語言跟他們溝通,孩子聽媽媽說話的機會較多,很容易便規限了在一小撮用字遣詞內。爸爸耐性較差,少用「孩子話」,於是孩子被迫走出語言的安全地帶,所聽到的詞彙就更豐富,語言能力便得以提升。
概括以上種種,我之所以沒有早產、夭折、欺凌同學、好勇鬥恨,而語言能力都尚算合格,皆因有一個好爸爸。爸爸,謝謝您!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