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字的作家|陳頌紅網誌

不是笑話,而是真事。
如常在網上搜尋資料,沉悶得頻頻打呵欠,眼皮重得幾乎要垂下來之際,忽然,一則毫不起眼的小小「求救」留言,儼如直接注射進我體內的高濃度咖啡因,令我瞬間精神百倍,倦意全消。
它的內容是這樣的:「十萬火急!求作文一篇,五百字(不包括標點符號),題目是《我的夢想職業》。本人的夢想職業是作家,其餘內容任寫。」
咦?笑咗。
在成為作家之前,這一個小網民,肯定有更偉大的任務要完成,所以才十萬火急地徵求代筆。衷心希望這一個「求作文」的未來作家,終有一天實現夢想。
一個取笑偶像劇的網站對作家有這樣的評語:「應該是門檻最低的職業,人人都可以入行。」(因為不少偶像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作家。)嗯!這個年代對作家的入行要求,大抵是「不寫錯自己名字」便可。哎呀!我必須強調,我也不會寫錯自己的名字,請放心。
心理學上有所謂「矛盾認知」,最簡單例子,就是內心感到愈自卑的人,會表現得愈不可一世,又或者愈心虛時變得愈兇惡一樣。那位小網民的矛盾認知可能是──愈想成為作家,愈不想作文,以免打擊自己實現夢想之決心。
隨後在魯爾夫.杜伯里在的《行為的藝術》中,又找到小網民不作文的另一層意義。杜百里指出,「我們往往高估語言可以表達的知識……我們也高估知識分子、學者、理論家、作家和專欄作家,低估實踐者和創造者。理念、產品及技術,大多是在試驗與錯誤中成形,而很少是透過閱讀和思考……文字會掩飾能力,懂得自我表達的人,可以獲得超乎其能力的地位,在電子郵件和演講中語義不清的人,則無法受到拔擢。」所以,杜百里認為,「收起你對文字的敬畏之心,現在就放下書本,去做一些聰明的事。」還不理解嗎?聰明小網民已經藏起對文字的敬畏,決心當一個不寫字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