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健腦術|陳頌紅網誌

可能因為缺乏安全感,導致患上輕微屯積狂(但依然比我媽的「病情」略輕),家中什麼都多。上星期朋友來探訪,忽然像發現史前巨獸在我家衣櫃出現那樣驚叫:「哇!你到底有多少支原子筆?」
我沒有點算各項生活用品數目的習慣,不過讓我想想──書桌上有三個筆座,約有六十支;書桌抽屜裡應該有過百支;梳妝台上約有四十支;飯桌旁約七十支,保守估計有二百七十支。當然,並非全部都是買的,朋友知道我常用原子筆,有時候遇到好寫的就送我,又或者把在辦公室順手牽羊而又用不完的都拿來(免責聲明:非由我指使,要拉就拉他們),總之,我家漸成為原子筆收容所,愈積愈多。也許有些的墨水都已經乾掉,哪天「的起心肝」逐一試寫,才可以把壽終正寢的送進垃圾箱。
要這麼多原子筆幹嗎?當然,除了最常用的「篤人背脊」之外,就是書寫。每天至少手寫十頁東西,因為在網上找到合用資料後,我不習慣打印出來,而是很原始地用手抄下重點。雖然那是愚笨費時的做法,但喜歡那種上課抄筆記的感覺。在抄寫同時,順便記熟資料,寫的時候就更得心應手。如此這般,若把每天跟原子筆相親相依相宿相棲的時間加起來,隨時比很多夫妻一輩子相處的時間更多。
或者美國歐柏林學院心理學教授Nancy Darling會欣賞我每日書寫的習慣。她認為,手和腦在演化過程中,一直緊密合作,相輔相成,看似原始的「手作仔」,其實就是大腦的最佳保健品。
她引述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指,當學生手寫筆記時,腦掃瞄器顯示他們腦裡面有關理解和記憶的區域,比在鍵盤上打字的學生更活躍。當研究人員要求學生手寫或者在鍵盤上打出指定範疇內一些新奇念頭,手寫的學生創意更佳。
我掙扎下一本小說要不要改用手寫。但當考慮到出版社有可能因此而增加人手成本,隨時覺得我物非所值而跟我解約,還是不敢向出版社提出。要健腦、添創意,惟有吃合桃算了。
(圖片來源:日本科学技术 YouTube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