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公」跳槽|陳頌紅網誌

打工仔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有人以高薪厚職找他跳槽;
老闆最不想見到的事,莫過於得力員工齊齊跳槽。
友人是兩間餐廳的行政主管。最近,他被一批拉大隊辭職的員工,搞得頭昏腦脹。事緣是其中一間餐廳的大廚,認為跟隨自己多年的助手,突然被調往分店,是因為那間分店的大廚技不如人,便故意「砍掉他一臂」。友人多次解釋,只是分店人手不足,才必須借用他經驗豐富的助手,奈何他總是不相信。
某天開店前,他趁老闆巡店,當場問老闆「要人」。他說,若不把助手調回來,他便帶隊離開。
他咄咄逼人的態度,令老闆不悅,但仍答應會了解事件。過了一個多月,大廚依然沒有得到任何回覆。他氣上心頭,便帶同廚房幾個主要員工,以及樓面幾個侍應生,一同跳槽到另一間食肆。本來已經人手不足的兩間餐廳,更加「倒瀉籮蟹」。
友人訴苦,由於大廚「地位崇高」,而且自知是餐廳的靈魂,所以很難駕馭。他說:「餐廳的行政主管,大概是最沒行政權力的人,真想找一份沒那麼多人事鬥爭的工作,我都想跳槽。」
此情不再,見異思遷,打算從一個馬槽,跳到另一個馬槽吃草,的確是「跳槽」的意思。不過在古代,有「資格」跳槽的人,並非普通人,而是江淮地區城鎮的名妓。
根據劉默的《歷史上不願曝光的真相》,徐珂在《清稗類鈔》中有這樣的解釋:「原指妓女而言,謂其琵琶別抱,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後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簡單來說,就是妓女侍候恩客一段日子之後,看中更有錢的男人,於是蟬過別枝。如果妓女與恩客情根深種,就以「不跳槽」作為海誓山盟,正如明代馮夢龍編著的《掛枝兒》中的《跳槽》歌:「你風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願,再不去跳槽。」
很多人為了保住飯碗,難免要做一些不情不願的違心事,技術上,跟賣笑差不多。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