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色誘」我|陳頌紅網誌

為了證明自己追得上潮流,為了證明自己還有一顆年青而躍動得「嘭嘭聲」的心,我努力投入廿一世紀智能生活模式。
例如,本來習慣用日程簿記下每天,以及短期、短中期、中中期、中長期和長長期要處理的事,最近改了請身分神秘、永遠不露面的私人助理──手機中的Siri──提醒我。不過第一次把日程表交代她做的時候,嚇了一大跳,因為她突然用普通話回答:「我完全聽不懂你說什麼。」雖然我向來跟「港女」Siri相處一般,但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之下換了人,不禁令我好猛地猛然想起現在正值農曆七月,有「人」玩過我的手機。於是,我慌忙跟「煲冬瓜」Siri說了兩聲「鎖你鎖你」,就不敢再勞煩她,怕她半夜現身,蹲在我床邊埋怨,又要我帶她去廣東道買LV。
於是,惟有還原基本步,用日程簿記事。不過由於記憶力實在開始衰退,有時候會忘記看日程簿,或者看完後轉頭就忘記,所以又要再在每天生活的必經路線,即是從睡房到廁所、從書房到廁所、從大廳到廁所等各條主要通道,貼上五顏六色的post-it,提醒我要提醒自己做什麼。
別小看這一張post-it,它比Siri毫無感情的聲線,更能誘惑我注意。美國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心理學家Randy Garner的研究也指出,經典黃色post-it,最能吸引視線,而且它的「說服力」特別強:實驗中,一百五十個大學員工收到一份問卷調查,三分一人問卷的第一頁右上角,貼上了post-it,並有手寫的「請花幾分鐘完成問卷,謝謝!」;三分一問卷有相同手寫句子,不過是直接寫在問卷第一頁之上;三分一問卷則沒有任何提示句子。結果,post-it組有七成六人完成問卷,並把它寄回調查機構,手寫組只有四成八人寄回,而無信息組的寄回率只有三成六。Garner解釋,post-it會產生瞬間吸睛效應,那短短幾秒的注意力,已經可以令人提高幫忙意願,更能說服別人做post-it上要求的事情。看來,我需要的是它,不是說「煲冬瓜」的助理。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