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聰締造的公關傳奇|王陸|關公拆局

每位公關紅人,背後都必定有不止一個令他一舉成名的故事。
曾俊華的競選團隊創造奇蹟,羅永聰一夜爆紅,成為最受歡迎的演講嘉賓,但在社聯的一次閉門分享中,卻栽了一個公關小跟斗,引起了三方的不便和尷尬。
幸好羅永聰的聲譽正處高峰,事後沒有人借此大做文章,風波不了了之,所有當事人都能全身而退。
林鄭向羅永聰招手,不知是出於真心抑或客氣,但羅永聰應不會考慮重返政府,因為除了政治理由,更重要的還是:外邊的關公行業,空間的確更闊大和更吸引。
由加入跨國集團到自行創業、由教學到策展,羅永聰今天可以選擇的出路何止一條,而且不愁沒人資助或聘用,和政府的熱廚房相比,他協助曾俊華競選的履歷,經濟價值在私人市場當會更易發揮。
過去這類成功的先例不少。政府新聞署不少高官甫退休即變為政治顧問,新聞秘書及新聞統籌專員自行創業即成為公關一哥一姐,令香港公關界人才供應不絕,全賴他們在傳媒及工商界中早已有一定的人脈及知名度,連國際公關集團也有所不及,所以創業後很快便後能打穩陣腳。
羅永聰的另一特長,是他連結其他業務精英的能力過人。特首選舉動員不止公關,還包括影視製作、政治游說、形象設計以至義工組織等,難得羅永聰每一範疇都找到最佳人才,而且人人全力以赴,不會假手下屬他人,和林鄭與團隊相比,成績與效益何止相差十倍百倍。
林鄭的學生幫工時薪一百元,月入有高達二萬者,其他全職工作的公關專家收費自不可能平宜,羅永聰的個人犧牲有目共睹,他人受其感染,又怎會斤斤計較?羅永聰能否名利雙收,還看他最終花落誰家,但肯定會是先「先苦後甜」。
平心而論,曾俊華這類公關「客戶」實屬可遇不可求,因為運動不理結果,只求叫座,不會是正常人的要求,香港有些廣告公司為了爭取更多獲獎機會,願意減費甚至免費為慈善團體策劃公益宣傳運動(因只以公眾反應而非銷售數字為成敗指標),但政治公關動輒得咎,所以收費不可能平宜,除非另有界外收益可足彌補。
羅永聰這次成功「以小博大」,皆因曾俊華完全放手任由發揮有以致之,其他真正「客戶」其實不易如此開放、學習或追隨。
羅永聰對失言定性為「經一事、長一智」。他的未來僱主肯定不會介懷,因為根本沒有批評聲音。至於他個人日後閉門說話會否加倍小心,答案亦屬必然。至於主辦機構,對採訪規矩亦應更為小心,以免掛一漏萬,公關導師若以此為鑑,學員的印象必定深刻,所以「長一智」者將不止羅永聰一人。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