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需要並不「特殊」|全民教育局HKEd4All

2017-4-29 16:00
六年前帶職進修兩星期,課程是關於英語教學中的特殊教育需要。理論和教學法很多,但時間卻是不足。然而導師的一句話,影響了筆者至今的教學信念:
「任何讓特教生受惠的教學法,也必然讓大部分學生受益。」
教育現場面對的困難,其實不是來自特教生,而是政府對學校的支援。先不論帶職進修的時間長短問題,只需留意政府對教師特教培訓的態度,一直以進修時數多少來衝量成效,便知我們的教育系統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政府一直抗拒特殊教育法,認為此舉等同教育開支黑洞。其次,政府寧願藉關愛基金資助學校開設「特殊教育統籌主任」(SENCO),亦不願將此職納入編制之內。最後,公開試上雖有為特教生提供調適,但主要在於應試時間方面,而沒有全面考慮考核內容的剪裁。
要理順特教需要,先要從政府態度入手,明白每個學生也有其個人教育需要,而特教生也是一分子。故此,支援特教生的政策是基本責任,不應被視為是額外的教育支出,政府在資源分配上,應將對特教支援列作常規支援,並列SENCO一職如校長、圖書館主任及外籍英語教師一樣,為校內必設職位。
我們認為:
1. 每個學生也有其個人教育需要
2. 支援特教生不是額外支出而是基本責任
3. 政府應將特教支援列作常規支援
(撰文:孔令暉@全民教育局HKEd4All)
所有博客及專欄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發表評論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