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痛吧|陳頌紅網誌

別以為是電視劇橋段──我做過接生。
接生地點,是在我家睡房中。
而分娩的女士──應該稱呼她為「女孩」正確一點,因為她非常年輕,自己也不過是孩子,卻已經懷孕產子。看著孩子生孩子,我心有不忍,惟有盡己之力,幫她接生。
首先,要確保睡房溫度不冷也不熱,她的睡床舒適,床單能吸濕,再在睡床周圍,圍上紙皮,令她安心。
差不多到她預產期那幾天,我很緊張,半夜起床幾次,察看另一張睡床上的她,有沒有異動。
終於有一晚,聽到微弱的叫聲。我慢慢爬到她身邊,看見她有一點躁動,躺這邊又不對,躺那邊又不對,她看到我,輕輕跳到我身上,我便把她抱上我的睡床。她鑽進被窩,靠在我大腿上,有所動作。
我擔心會弄傷新生BB,惟有再把她抱回她的睡床,然後一直撫摸她的頭、她的肚。不消一刻,咚、咚、咚、咚,已經看到一、二、三、四,一共四隻光禿禿,眼睛完全未睜開的貓BB出世。
以為大功告成,以為她會躺下來休息、餵奶,誰知道她把四隻小貓,逐一叼到我的被窩內,甚至把其中一隻放在我的肚皮上。那種濕漉漉、黏乎乎的感覺,到現在還記得。
自從那天之後,我跟她的感情更好,只要我在家,她總是圍在我腳邊。
一起經歷過一些重大事件,通常感情都會有增無減。《心理科學》引述澳洲一項研究指,如果一起經歷痛苦、傷心,凝聚力就更加強。例如一起受訓的士兵、運動員,一起度過生關死劫的同伴等。澳洲心理學家Brock Bastian指,分擔痛苦和不快之後所產生的親密感,比分享快樂後更大。在他的實驗中,受試者要跟搭檔一起把手放進冰水中,或者一起被罰坐「無形凳」,之後,他們在金錢遊戲中的互信、互惠、合作程度,比另一組沒有一同經歷這些痛苦的人,明顯地高。終於明白,我有兩個同樣經歷過文革的長輩,為什麼可以友誼永固。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