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鄉黑若無勾結,政府更應盡快澄清|王陸|關公拆局

土地供應及房屋問題,是公關的必爭之地,因為涉及的金錢極可觀、參與的團體極複雜,人人都想得到最多利益,不會因小失大,更不肯輸蝕他人。
回歸之後,「官商勾結」的指控揮之不去,尋且變本加厲,梁振英出身地產界自然水洗不清,林鄭出身官場也難倖免,到底是地產商還是政府的公關做得不好,新班子理應多加研究。
林鄭七月登場,提出首要解決房屋問題,重推首置概念。豈料細節未曾公布,發展商已紛紛提出不同計劃及可建單位數字,倡議採用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首置上車盤;與此同時,有人更爭先恐後,主動向政府獻出空置單位協助公屋申請人更快上樓……這些「猴擒」「猴急」動作,予人印象只是有人已得近水樓台之利,至於未表態的大發展商(如新鴻基),則解釋仍與政府商討之中,可見沒有人肯見肥不噬。
為了增加建屋量,政府替發展商越做越多。後者低價囤積農地及綠化帶,將之變成可建屋熟地,本要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及補地價,但如今透過所謂公私營合作,不但立即「放生」,連帶周邊限制也可一併移除,從而獲得豐厚利潤,市民看在眼裡,又怎會相信有關政策是由市民利益出發,而非政府給予自家友好的獎賞!
除與地產商合作之外,據悉政府亦會考慮放寬新界土地興建村屋的限制,其中包括准許每幢興建不止三層,從而增加建屋量及釋放土地的價值。
不論新政策的真正目的為何,由於持份者的相互競爭,以致具體細節給公佈之前,計劃經已曝光,引來公眾廣泛討論甚至猜疑,以令政府游說工作的困難度大幅提升,甚至連陳婉嫻在專欄中也不滿各方「夾到冇咁準」,可見幕後人士對公關技巧及時間掌握如何自私低能。
發展商、新界鄉紳及地方社團人多勢眾不易控制,日後發放消息的統籌必會越來越困難,政府不易擺脫官商鄉黑勾結的印象可以預期,除非立即開始全力亡羊補牢。
不少商鄉黑予人「恃勢凌人、舔盡賺盡」的感覺,行事極易引起公眾反彈。特區政府若要長期發展公私營合作,「放生」更多土地用途及建屋量,可以先私下要求持份者與之更好配合,除集體改善相關行業的形象(洗底),及避免自我宣傳手法啟人疑竇,更重要的是不能䧟政府於不義,令政策的「真心好意」不致成為「假仁假義」,整個房屋計劃最後功敗垂成。
過去政府與發展商的公開接觸,只限文康活動的參與及捐獻,涉及政策推廣的大多避嫌,如今政治游說活動越來越進取,中界人才越來越多(來自傳媒、政黨、政府及公共事業機構),加上財團的公關預算越來越大,政府內若有専人或小組擔任統籌,和形象良好及合作愉快的工商團體更多聯繫及給予獎勵,施政才有望會更順利,尤其是在土地及房屋問題方面,若要做出叫好叫座的成績,官商勾結的印象更要盡快撥亂返正,絕不能讓反對聲音有機可乘。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