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網絡牽動歐美性侵醜聞雪球效應 名人涉案更添關注|夏芊蕙

2017-11-30 22:03
港隊「欄后」呂麗瑤今日在Facebook表示曾於13、14歲時遭當時的教練性侵,並在照片中手持「#MeToo」字句。荷里活製片人Harvey Weinstein今年10月初起被指性侵多名女性後,演藝、體育及政界均有知名人士被揭涉性侵,社交平台更出現以「#MeToo」一詞談及性侵的風潮。有學者認為網絡是事件引發雪球效應的主因。
「#MeToo」的風潮由Weinstein一人開始,如雪球越滾越大。香港大學名譽講師朱世君接受《852郵報》查詢時表示,「#MeToo」在Instagram及Facebook等網絡平台開始流行,出現非常有效的雪球效應,必定是因為受到互聯網影響,令該議題不止在美國流行,連香港亦會得知事件。她指不論香港抑或外國,性議題一直是「忌諱」,如果要宣傳有關議題,網絡則是一個比較好的平台。
對於為何性侵指控通常會涉及演藝、體育及政界人士,朱世君指3個界別引起市民關注的原因,相信是由於涉案人士均為名人及公眾人物,會更加容易引起傳媒關注。比起一個寂寂無名的人士,這些名人的影響力自然會比較大。不過她強調,性侵犯並非僅見於上述3個界別,無論在任何層面及年齡均會出現,男性亦不例外,只是社會並不關心或者並不認為有這些事件發生。
(撰文:夏芊蕙)
發表評論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