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嫌棄的不止醜人|陳頌紅網誌

以前在美國,養了七隻貓。其中六隻都長得人見人愛,隨時去拍貓貓月曆都不失禮。惟獨是一隻貓女,毛色不均勻,一團黑一團啡,驟眼看像患了皮膚病一樣。牠的樣子也不可愛,永遠緊皺眉頭,眼神還有點兇悍,而且警覺性特高,對人不信任,時刻擺出一副戰鬥格。
當牠還是流浪貓的時候,幾次看到牠負傷逃跑。後來聽鄰居說,牠因為長得醜,不時被一些路過的壞孩子欺負。為免牠再受傷害,我每天用食物把牠引到家裡後園,讓牠知道這裡有東西吃,而且安全。漸漸熟絡後,才成功把牠收養,帶進屋內。但也經過了半年,牠的戒心才稍稍降低,開始讓我抱,不過頂多抱十秒八秒,便會掙脫。
長得不可愛,又如此不肯親近人,可想而知,家中除了我,牠得不到其他人,甚至其他貓的心。幸好有一隻貓仔對牠不錯,即使不時會被牠打,都常逗牠玩,陪牠睡。兩、三年後,牠們更形影不離。不在乎外在美的愛情,興許如此。
早已有很多研究指出,我們對於長得漂亮的人,都會特別寬容、愛護。原來不僅是人,即使是動物,長得好不好看,都足以改變命運。二o一六年七月號《科學人》雜誌,引述澳洲梅鐸大學及柯坦大學的聯合研究,指科學家對於長得好看的動物,關注程度特別高。在一萬四千多份保育論文或研究中,七成三是有關長得可愛的動物,例如無尾熊、袋鼠等,而長得醜陋的,例如齧齒動物和吸血蝙蝠,即使有品種瀕危,卻僅得到一成一的關注。
英國生物學家兼「醜陋動物保育協會」創辦人Simon Watt指出,很多醜陋動物,其實比那些長得可愛的,更需要被拯救,可是偏偏因為長相而遭到忽視,用於牠們身上的研究經費,亦長期匱乏。所以他呼籲,放下外貌歧視,別只記掛著車見車載的熊貓了。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