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為何要拿上帝來開玩笑?|王陸|關公拆局

馬時亨認為自己極為擅長搞笑,在回應記者時尤其如此,隨時可以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
馬時亨今天仍被公認為最懂公關的前銀行家、前商界精英、前問責局長、以及今天的公營機構主席……不過最近已開始被人質疑,因為他再不把記者放在眼內。
一句「可能今早唔記得祈禱」,更是他透過記者跟上帝開的第一個玩笑。
馬時亨的轉變,反映了中央及建制派管治香港心態與手法的重大改變。
過去馬時亨喜視記者為相熟朋友(最少見面時如此),手段十分成功,亦令他在仙股事件中能迅速反彈。
但自高鐵條例立法開始,他終於一反常態。
由奉勸立法會議員不夠票就不要阻住地球轉,到教訓(教育)記者說港鐵不用就工程問題事事向傳媒披露,因記者不是專家……這些改變若非親耳聽到很難令人相信會是出自馬時亨之口(說是梁振英則絕不會令人質疑)。
他雖是主席但非鐵路專家,有事可以選擇不追問港鐵管理層,只要求他們直接向公眾交代及負全責;但記者的職責是調查揭露與監察,不明白須找專家問個明白,為讀者及觀眾作全面報道,不可以因為不是専家便可對事件不聞不問,又或是只把機構交來的資料照單全收。
馬時亨不可能不知道這兩者的分別,但他仍然對記者的追問深感不滿,和他過去對傳媒的禮儀周周大相逕庭,箇中原因,合理的推斷是他非以此手段對待傳媒不可,因為這是一個從上而下、不能不服從的指令。
以馬時亨應付記者議員經驗之豐和交情之厚,如今卻一反常態,當然有難言之隱,但連上帝也拿來開玩笑,某程度也反映了他已不把今天的年輕記者放在眼內,因為這些記者(一)未必知道他全家的基督教背景;(二)對他這笑話的妙處不懂得欣賞。
放眼未來,對反對派予以輕視嘲笑,肯定會成為司局長及建制派領袖常用的手法,尤其是有特首不斷帶頭,林鄭最近在西九故宮博物館動土典禮中的致詞已可見一斑。
公營及法定機構的所有領導必會亦步亦趨,因為他們全由特首委任,而馬時亨亦已作了最好示範。
反對派政黨及傳媒的年青一輩,也許會讓特首及馬時亨等公關老手「予取予攜」,但與林鄭、馬時亨等一起成長,見證香港由開放到走回頭路的政治與傳媒老鬼會否只敢怒而不敢言,還是最終也會按捺不住而挺身而出?看來特首以至馬時亨仍未能安枕,因為建制派對陌路人的敵視一定此起彼落,且必變本加厲。
最明顯的例子是前特首梁振英,由梁天琦到陳家洛、由本民前到嶺南大學……他最近除了不斷發炮,更呼籲直接狙擊,馬時亨的回應與之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而肥馬也應樂見有人比他更為出位,不用他繼續開上帝的玩笑。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