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這樣幫忙的|陳頌紅網誌

在日本,會遇到好服務似乎是常識。每年去幾趟日本旅遊的朋友都說,日本的服務,跟你消費幾多,不會成正比。因為他們對顧客一視同仁,即使只是花幾百日元,甚至最終沒有消費,他們給你的,仍然是五星級服務。
若不曾親身經歷過,可能不會相信。
記得第一次去大阪,想到酒店附近一個遊客中心取地圖和買交通卡,問過酒店職員步行路線之後,還是迷途,便走進百貨公司,向一個售貨員詢問。他一臉茫然,立刻跑來跑去問周圍的同事,可是沒有人知道。他露出比我們更焦急的神情,請我們稍候,然後飛奔上樓,過一會,又喘著氣飛奔回來,再示意我們跟他走。最後,他把我們帶到百貨公司的詢問處,指著上面的英文「information center」,笑道:「應該是這裡。」我和伴侶相視而笑,但依然向他鞠躬道謝。
也許是語言溝通問題,那裡只是百貨公司詢問處,不是我們要找的地方。但是看著那售貨員為了我們的問路,在冬天都搞得滿頭大汗,實在很感動。可惜他負責賣的是珠寶,否則真想光顧他買些什麼。
一個曾經跟日本人合伙做生意的朋友說,他們即使是訓練接線生,都十分嚴格,其中一個要求,是規定接線生必須在對方掛線後兩秒,才可以放下電話。一來確保不會讓客人聽到「咔」一聲的冷漠掛線;二來對方可能突然記起些什麼,在說了bye bye之後還有其他補充或詢問,如果接線生先一步掛掉電話就不好。
以前在美國,曾經請一個日本同學教我日語。但由於她感到以英語授課很困難,上了幾堂便覺得教不下去。最後一課,她影印了幾十張有關日語的精要資料給我。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她是每天放學去圖書館搜集和影印的。其實她大可以叫我自己去圖書館讀那些書,但是她卻多做了一步。雖然到最後,那些資料沒令我學得成日語,但我卻一直記住她。
(圖片來源: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