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知己|陳頌紅網誌

很準確。
英國人類學家兼演化心理學家Robin Dunbar說過,我們一生中,大約有五個最好最好的知己。有任何重大事情,開心不開心,首先想通知的、想盡快見到的,就是他們。只有他們,讓我們知道什麼才叫做友誼永固。
我數數手指,想想名字,咦!不多不少,剛好五個。
在他們面前,腦袋才算是真正休息。不必假裝,不必拘禮,不必時刻保持警覺,不必分分秒秒深思熟慮。真心話不會被歪曲誤解,一時的任性總會得到體諒。所以,腦袋可以暫且鬆一口氣,毋須高速運作。
還有很重要的是,好朋友之間,可以有說不完的話,但更可以不必說話。沉默不會尷尬,安靜不等於無言,相視而笑,甚至只是一起發呆,都可以很舒服。
美國社會行為學家Lydia Denworth在《科學人思維》中引述一項對黑猩猩的研究,指除了伴侶之外,當一對感情要好的同性黑猩猩,互相為對方抓背、清理毛髮,牠們體內的催產素水平便會大幅度增加。催產素不僅可以令身心平靜,減少焦慮,甚至能降低身體出現炎症的機率。研究指出,這種藉著緊密社交關係而產生的安全感,是伴侶和家庭成員都未必能帶來的。所以,好朋友不是生命中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據說,只要有一個好朋友帶來好消息,我們的快樂指數就會上升百分之十五點三。相對之下,老闆加薪為我們帶來的開心,也只不過是稍稍提升百分之二。是否如此,真不敢說。昨天好友很雀躍地告訴我,下個月她會跟丈夫去日本玩十天。十、天?聽到之後,妒忌非常。想起自己又要等一年半載才能再去旅遊,快樂指數不但沒有因為她的開心而提升,甚至直線下降了百分之九十九,簡直跌至抑鬱水平。誰說科學家總是對的?
(圖片來源:楊丞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