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稱海軍商場沉降不影響樓宇結構 工程報告揭評估沒計算累積數據

有傳媒早前揭發,灣仔分域碼頭的海軍商場出現多條裂縫及沉降現象,疑似與港鐵沙中綫隧道鑽挖工程有關,港鐵事後解釋沉降和裂縫早在工程開始前已存在。然而,今日《蘋果日報》報道,港鐵評估樓宇結構安全時,無視樓宇的累積沉降,僅以沙中綫工程開始後的沉降幅度評估風險;即使只計算沙中綫工程的影響,仍然有14個監測點沉降超標,因沉降而傾斜的樓宇,傾斜度更超出上限逾6成,但路政署從未下令停工。
該報取得的一份工程報告顯示,港鐵和承建商在鑽挖工程開始前,雖然知道商場主樓部分站七點的沉降幅度已經超過屋宇署建議的25毫米,進行樓宇影響評估時亦發現主樓結構及樓板出現不平均沉降(differential settlement),但認為結構狀況可以接受,遂容許商場地底的隧道鑽挖工程如期進行。
另外,報道引述報告指,港鐵在隧道鑽挖工程抵達商場地底前,向屋宇署申請將過去所有監測點錄得的累積沉降數據歸零,重新計算,獲屋宇署批准。然而即使歸零計算後,港鐵在鑽挖工程完成時進行的測量結果顯示,14個樓宇監測點的沉降幅度超出警報上限。報道以商場北面一個監測點為例,在工程開始前已經錄得52毫米的沉降,但港鐵歸零計算後,沉降幅度為7.5毫米,有工程人員向該報表示港鐵此做法極不穩妥。
資深工程師倪學仁向該報表示,「歸零計算」目的是單獨計算工程造成的沉降,方便將其與因應工程設計而訂定的AAA數值(預警、行動及警報)比較,做法沒有問題。然而,他指出當計算特定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時,應該將過往累積的沉降數字一併考慮。
現時商場附近的沙中綫地盤打樁工程仍在繼續,屋宇署向該報表示,工程由6月開始,受《建築物條例》監管,該署工程開始前已在商場設監測點,至今錄得的最大沉降數值為3毫米,本月亦曾派員到商場視察,沒發現明顯安全問題。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