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更文明一點|陳頌紅網誌

去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時,保安人員提醒我們要把身上背包拿下來,用手提著,以防碰到藝術品。起初以為提著背包是輕易的事,所以沒把它存放於儲物櫃(而且太多人在排隊)。第一天逛了三個多小時,除了去洗手間時可以把背包暫且掛在門上,其餘時間就一直用手提著重甸甸的背包,挺辛苦的。所以背包實在有它的減重功能,難怪那麼多人愛用。
年半前港鐵在Facebook上載一條宣傳片,勸喻背包客在人多擠迫的車廂中,把背包放下來,立刻引來連番激辯。有人覺得早就應該提出,有孕婦留言,曾經差點被站在身前的背包客撞到肚子,所以遇到這些人,她總是要加倍小心。但也有更多人質疑,背包的殺傷力,是否比行李箱或送貨手推車更大。為什麼不首先要求那些人,為他人設想?又有人說,如果車廂不擠迫,背包撞人的可能性較低,沒必要放下背包;如果車廂很擠迫,也無法在人貼人的情況下放下背包,因為那動作可能更影響身邊的人。
是是非非,爭論不完。如果我揹背包,不管乘車或者進入升降機,都習慣改為單肩揹,把它稍稍抱於胸前。原因確實是擔心讓路給前面的人時,卻不小心撞到身後的人。至於放在地上的建議,恕難做到,因為阿媽話袋子放地上會考包尾。
既然有心宣揚乘車禮儀,不如全面一點,而非僅僅勸諭背包客。多年前,日本已提示乘客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講手機,以及應把手機調較至靜音。之前在台北坐高鐵,座位上都有同樣告示。所以即使車廂客滿,真的沒聽見手機響,也沒有人講電話。另外坐巴士時,如果乘客開始多,就別把自己的個人物品放在鄰座上。遇著下雨天,更不應把雨傘放於椅上。還有,坐下後別張開大腿,一副「攤屍」坐姿,害得坐在旁邊的要縮起雙腳才不致被碰到。要令香港跟上日本,又豈止背包問題。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