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保平安|陳頌紅網誌

某天,伴侶提起一個女性朋友。他說:「一直以為她比你年輕許多,最近才發現,原來你們同年。」
我頭頂登時冒出熊熊烈火,心中怨氣重得像沉冤未雪的千年遊魂。
無疑,在理性上、在沒有人看到的心底深處,完全同意她年輕得令人欣羨。加上是上海姑娘的緣故,皮膚吹彈得破,沒長半顆黑斑,若不仔細看,騙人說只有三十來歲也行。
但理性歸理性,從自己丈夫口中聽到如此坦白而毫無潤飾的實話,太令人悲憤。我以厲鬼般的眼神瞅著他,咬牙切齒地問:「你意思是:想不到我們竟然同年,因為我比她老多了!對嗎?」不等伴侶解釋便連環發炮:「她家境富裕,從小有傭人、司機,由千金小姐到少奶奶,都不曾工作過,每天只忙血拚、上美容院,早睡晚起,日日吃花膠、燕窩,又不必擔心老來要睡天橋底,她保養得比大部分人好是應份的……。」其實他應該明白,他不時問「我和梁朝偉,誰比較英俊」,我條件反射地回答「你」,都是想避免啟動類似刺激。
霍靳文在《看穿他人的口是心非》中指出,口是心非其中一項功能,就是有如護身符或者白花油,可保平安。既保護自己不被責難,也保護對方免受傷害,更可保持大方得體形象,讓大家面子好過。因為「社會是由謊言組成,人與人之間就是互相撒謊的關係」。例如遇到一個討厭的人,可能會不受控地歪一歪嘴,斜睨對方,但大腦負責分析、計算的區域,會進行深度考量,最終令我們擠出一個「善意」微笑,甚至打招呼問好。這些虛偽行為,也是情緒及行為的自控能力表現,有助化解人際風波。
當然啦!夫妻相處,貴乎坦誠。後來有一次伴侶指著電視上某男星說:「他比以前胖了很多。」我凝望著電視機回答:「從前也有人說永遠不讓自己腰圍超過三十。」伴侶聽後很不爽。一比一,Yeah!
(圖片來源: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