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人才好|陳頌紅網誌

問問題除了要講技巧,問什麼人也很重要。前幾天,陪一個九十後小友去藥房買東西,一個女人走過來,用普通話問我們(但她全程只看著小友),「你們可知道哪一隻奶粉比較好」,我來不及回答,小友已經發飆,以高八度聲線說:「我還沒結婚,怎會知道?」我向那女人聳聳肩,表示「我沒有孩子,不好意思」。
事後小友愈想愈不甘,「為什麼她會問我,我像生過孩子嗎?」、「為什麼她問的時候是看著我,而不是看著你,你肯定比我更像阿媽!」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惟有想盡辦法踐踏自己──「也許她認定我已經過了可以生孩子的年齡,所以才問你。現代不是流行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媽咪嗎?」她聽後,怒氣稍為平伏。
雖然覺得她的反應可能過敏了,但細心想想,如果有人走過來問「哪裡可以買到阿婆高腰內褲?」,或者我同樣會涕淚縱橫地到申訴:「我看起來像到了會穿阿婆內褲的年紀了嗎?」
美國心理治療師Fred Peipman在他的網誌中指出,當我們需要即時幫助的時候,可能因為緊張、焦急,通常會在沒有深思熟慮之下,隨便找個眼前人就提問,因此很容易問錯人。問錯人的結果,輕則得不到想要的答案,重則令我們更沮喪和無助。有一次在巴士站候車時,看到兩個背包客,截停一個拿著兩大袋飯盒的外賣伯伯問路,伯伯連說兩聲「No」便火速逃離,幸好伯伯身後有一個女士主動上前幫他們。不敢說背包客一定問錯人,但換了是我,看到伯伯拿著重物,又汗流浹背,也不好意思截住他。
伴侶第一次陪我回娘家時,某天早上隨口問連電視遙控器都不會用的岳母大人,家中是否有WiFi,得到的答案是:「你老婆回香港後,我們也不大聽唱片,那套Hi-Fi已送了人。」從伴侶由錯愕至忍笑的表情可知,他也終於明白自己問錯人。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