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林鄭重提東大嶼人工島 政府報告早指影響生態航道

2018-10-11 17:28
特首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明日大嶼」計劃,落實研究東大嶼填海,在中部水域交椅洲與喜靈附近填出1,700公頃土地。這個源自前特首梁振英的填海方案,其實早於前年已有初步概念報告出爐,當中列舉了在東大嶼建人工島的種種限制,例如對生態與航道的影響。
報告指出,交椅洲附近水域是珊瑚礁等海洋底棲生物生長地,故應保留作自然保育區;如未能避免或減少對珊瑚礁造成影響,發展時應考慮將珊瑚遷移。報告亦引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提到喜靈洲的中央部分及毗鄰的周公島為香港雙足蜥的棲息地,而香港雙足蜥為局部分布的珍稀特有品種。喜靈洲北岸的主要珊瑚區亦須加以保護,故喜靈洲的發展覆蓋範圍應集中在新填海的土地上。
至於環境問題,報告指出大嶼山東部及南部水域附近有多條航道和水道,對港口運作、航行安全及海上交通「至為重要」,交椅洲更是「與本港最繁忙及重要航道之一的西航道相距約600米」。若進行大規模填海,會導致水域範圍收窄及航道擠塞,或會對途經船隻的安全構成風險,必先在填海地區及航道之間提供足夠的緩衝區。
(圖片來源:東大嶼都會初步概念報告截圖)
發表評論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