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山填海】指市民有「激烈說法」「奇怪稱呼」 林鄭:大家鍾意點講就點講啦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引起社會激烈討論。她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為計劃作5點澄清,強調發展「明日大嶼」是希望避免「重蹈覆轍」,將香港陷於土地缺乏困局,政府樂意聆聽市民建議。
林鄭為「明日大嶼願景」作5點澄清,指計劃是橫跨20、30年的長遠發展,目標是為香港提供土地滿足未來的房屋,特別是市民可負擔的公營房屋,以及經濟發展和就業需要,分散市區稠密的人口,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和質素。她表示,由於造地的過程冗長,即使有人形容是「遠水」,亦要馬上展開工作,不能等到完全無地時才作填海研究。
林鄭補充,不論是東大嶼填海,還是「明日大嶼」,都是希望避免「重蹈覆轍」,將香港再陷於土地缺乏的困局,又指「明日大嶼」是「願景」,從願景到落實需要很長時間,亦需要進行研究、立法會同意和公眾參與,強調項目是分階段進行,首階段將先做1,000公頃,再決定最終規模,「唔需要糾纏於1,000公頃定係1,700公頃」。
她強調,「明日大嶼」一如其他發展項目,無論在規劃研究、其後工程或撥款,都會按既定程序進行,有充分公眾參與才能爭取立法會批准,而政府公共財政的承擔在過程中是嚴格審核,確保開支能夠負擔。計劃從構想階段已充分兼顧環境保育和交通運輸配套,為香港建設宜居城市,讓未來市民「居住得好,亦居住得更加環保」。
林鄭又提到,有部分市民對「明日大嶼」有熱烈的討論,用某種形式表達,反映香港是多元的社會,政府樂意聆聽有關建議,惟部分意見「有啲偏頗」,因此自己與司局長連日來已不斷解釋。對於日前有組織舉行反填海遊行,她無意評論遊行人數的多與少,並強調大型工作有必定要經過的過程,不應該因為過程漫長就不啟動。至於有人對計劃有「激烈的說法」,她表示「近年都見慣」,並特別提到自己的Facebook都對計劃有很多奇怪的稱呼,「呢個係言論自由,大家鍾意點講就點講啦」,只要不要令人不安就可以。她重申計劃仍有探索空間,今日難以提供預算上限,要「按部就班」。
(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Youtube影片截圖、RTHK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