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好人|陳頌紅網誌

我是一個好人。
會助養孩子(別誤會,不是「援交助養」)、會主動買旗(除非當天真的沒「散紙」)、會讓座給老人家(除非他硬是不肯坐)、會按住升降機門等人(除非看不到或假裝看不到)、會為拿著一袋二袋的人開門(除非趕時間或對方樣衰)、朋友需要我時會飛撲出去(除非朋友的急切需要只是三缺一)、跟同學同事親戚朋友都相處融洽(除了那些無法融洽相處的),總的來說,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好人。
但是,做一個好人,是好還是不好?
內地資深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在他的《巨嬰國》中指出,如果是「中國式好人」的好,那就不好。所謂中國式好人,是在集體主義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他們對自己的好非常在意,為了表現出「好」,盡量順從、合群,即使不滿,遇到不公,都會自我壓縮。心裡可能並不自在,但不想給別人添麻煩,不想因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變成別人眼中自私者。
久而久之,中國式好人會逐漸「滅掉自己的需求和聲音」,結果心中有太多鬱結難抒,性情愈來愈孤僻,對周圍一切也有大大小小的埋怨,不斷用自己的好,去挑剔別人的差(有多少老好人,總愛發嚕囌?)。為了「好」而身心疲累,他們的人生也失去活力,對人亦愈來愈淡漠。這樣的「好」發展下去,他們會把自己放在道德高地,於是,對親朋好友或其他人發出的聲音,都會反感,因為「我已經為你們作出犧牲,為什麼你們仍不知足」。如果很不幸,萬一他們受迫害(或妄想受迫害),他們就會在道德高地上,以「因為我絕對正確,而你絕對錯誤」的邏輯,作出恐怖反擊。「有時候,好人只是一個藉口。我覺得我是好人,這給了自己道德感,然後就可以幹壞事了。」
這樣看來,說別人是「一個好人」,不一定是讚美。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