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自己與自己重遇|陳頌紅網誌

在希臘神話中,愛,就是被劈成兩半的自己,努力去尋找失去的另一半,然後再次二合為一,永不分離。
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祖先的身體呈球狀,頭顱和臀部也是向著同一方向(那應該界定為臀部還是肚腩?),但由於他們對神不敬,甚至思算要攻擊居住在奧林匹克的諸神,圖謀奪取祂們的地位,惹怒了大王宙斯,以雷電把人類劈成兩半,再吩咐阿波羅把人類身體重新整合。於是,阿波羅便把頭和臀反方向擺放,讓人類無法再輕易看到自己的臀部,從而記住背叛神的悲慘下場。
在大衛.奧康納的《愛是光著腳的哲學》中,作者引述古希臘喜劇大師阿里斯托芬有關愛情的演說:「由於對自己另一半的想念是如此深切,沒有什麼比合體更重要,所以他們把全部時間都用於拚命尋找另一半,甚至可以為另一半而死。當他們找到吻合的,不管是男是女,就會用四肢,將相互之間的切口圍起來,用盡全力緊緊抱住對方,試圖彌合傷口……這種滿足感,令他們重新回到最初的『完美狀態』,不再因為時刻對身體破裂有所牽掛和渴望,而走向滅亡。」
當然,比較理性的科學家,對於愛情是否這樣愛生,不以為然。芝加哥大學演化生物學及人類發展比較的教授Dario Maestripieri則這樣解釋愛情:在原始社會,嬰孩夭折率很高,其中一個原因,是男女之間無愛情,可以隨時跟不同的人繁殖,這樣,尤其是男性,對於下一代的重視程度便不大。但當一男一女產生愛情,會提升雙方的情感動力,把更多的專注和關愛,投放在他們認為的「愛情結晶」上,就有效提高嬰孩的生存率。
這個從演化角度解釋的愛情,聽起來好像合理。但我寧願相信,愛,是自己與自己重遇,即使我最終發現自己的另一半,原來已經自動呈現「完美狀態」的球形。
(圖片來源: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