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鏡頭自癒|陳頌紅網誌

年少時寫日記,最擔心被偷看。家裡沒有任何一個角落是安全的,暗戀哪一個男同學、妒忌哪一個女同學、討厭哪一科老師、用什麼藉口不去上樂理課、對媽媽講過哪些謊話,都擔心被「無意中」發現。但不寫,心中秘密愈積愈多,找不到途徑宣洩,也不舒服。衡量過後,覺得日記被偷看的機率,大概比告訴守不住秘密的同學仔到處宣揚之機率低,於是,繼續寫。寫下當時感受,已經像卸下重擔一樣,頓感暢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早就指出,經歷悲傷事件的人,如果把事情經過及感受寫下來,會比從沒有把經歷寫下來的人,心情較容易好轉,也能更快重過正常生活。
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寫日記,但卻毫不介意被「偷看」內容。很多人在社交平台寫網誌,甚至會在鏡頭前講述自己的傷痛故事,把私密公開,跟全世界分享。這種「日記」跟以前我寫的,形式上近似,但治療效果卻可能好幾十倍。
根據《今日心理學》,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心理學家Denise Sloan指出,在網上講出自己的不幸,然後得到其他人的回應、鼓勵,比只跟心理治療師說,更能得到慰藉。以退伍軍人為例,如果他們在網上遇到有類似經歷、類似傷患的人,彼此交換經驗和治療方法,互相支持,而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窩心留言,便會得到更強大力量去對抗病患。
所以,YouTube上也有愈來愈多經歷過嚴重疾病或不幸事件的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治療過程。有一個自小患上強迫性拔毛症的十四歲女童(會不斷拔下自己的頭髮),就讓網民見證她拔髮的嚴重狀況。也許有多方鼓勵和鞭策,治療六年半之後,終於康復。她曾經說,跟心理顧問談自己的問題,很難,但單獨面對鏡頭,卻更容易抒發感情,講出內心所想。
以前我們用鏡頭記下生活,現在可用它改變命運。
(圖片來源:RafiRaffee YouTube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