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交好理由|陳頌紅網誌

現在的香港,好像只有藍絲黃絲。可否藍加黃成為綠?不可以,你一定要歸邊,否則兩面不是人。
現在的美國,也好像只有支持和反對特朗普的人。可否不支持也不反對?不可以,你一定要歸邊,否則就是沒立場。
去年,就在特朗普上任一百天的大好日子,看到一些舊同學在Facebook上開戰。特朗普粉絲力撐:「現任總統在僅僅一百天之內所做的,比奧巴馬在八年內做的更多!」但反對他的人就說:「可是特朗普做的一切,只會害美國人,而不是救美國人。」其中一個支持丈夫撐特朗普的女同學,更被罵「枉為女人」,結果,戰況更慘烈。
看到他們由各抒己見,變成激烈爭辯,再升級至互相辱罵,跟這幾年的香港一模一樣,壁壘分明,有你冇我。二o一七年六月號《今日心理學》引述NBC及《華爾街日報》的聯合調查,指三成一美國人曾因投票意向不同,而跟家人或好友發生爭吵。在網上,這種現象更導致一成七的人,在總統選舉後封鎖或unfriend朋友。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則指出,五成九美國人寧願在聚會時避免談及政見,就是因為討論已變得不理智。
精神治療師Jeanne Safer認為,自從大家可以在網上暢所欲言之後,在一件事上對立而毫不相讓的現象,更加明顯。可能因為兩方意見都有支持者,膽子大了,便不願理智聆聽;另一方面,當看到攻擊性留言,感到受挑釁,更無法冷靜。加上在捍衛自己所相信的事物時,我們的思想會變得封閉。所以「有些人還奢望,可以憑清晰邏輯和強而有力的言語,去說服不同意見者,算了吧!想也別想。」認同大家是不同個體,會有不同經歷和看法,本應是和諧社會應有的成熟行為。除非我們認為某一段關係可有可無,那麼,多一個堂皇理由絕交,也未必是壞事。
(圖片來源:Donald J. Trump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