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hea」藉口|陳頌紅網誌

才剛寫完「忙」,剛旅遊回港的青梅竹馬好友就約午餐,日期是過年前幾天。
回了一個尷尬滴汗的笑臉,告訴他,過年前實在忙。為了證明我不是以忙作為藉口,便很認真地數出每一天的預約,包括某天十二時要修甲、某天十一時半要剪染頭髮、某天中午至黃昏要大掃除、大掃除後第二天中午要做推拿……,數來數去,除了情人節中午沒有約會,其餘日子都不行。但也不想在羅曼蒂克的情人節跟他午餐,怕引起「必要」誤會。所以結論是,過完年再約。
美國關係專家Kira Asatryan對我如此詳盡地跟好友解釋不能應約的原因,肯定大表讚賞。她在《今日心理學》網站中指出,大部分人以為一個「忙」字就已經解釋一切,原來並不足夠。在被拒絕的人耳中,「我很忙」跟「我未死」,其實沒太大分別,都是毫無意義的字眼。對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沒有半點幫助(題外話:聽完關係專家之言,下次不如索性說「我未死,遲啲再約」,會不會較有新鮮感?)。
更甚的是,對於一些人來說,你一個「忙」字,可能是不關心不在乎的表現。不關心他的感受,也不在乎他想不想知道你忙的原因。所以,「忙」是一個挺「hea」的負面字,是把兩人分隔得更開的牆。
咸豐年時,曾經有幸跟一個永遠在忙的有為青年拍拖。每次有事打電話找他,他不聽不問,直接說「很忙」就隨即掛線,也絕少回電話問一問有什麼事。有一天在家中跌傷,連站都無法站起來,要學一條變形蟲那樣,在地板上以極其古怪的肢體動作,爬了半天才爬到去電話旁邊求救,結果也只是聽到一句「很忙」,電話就發出長「嘟」。惟有再打電話找其他朋友,請她扶我去看醫生。
所以Asatryan指出「忙」會令人產生負面看法,我明白。只是己所不欲,偶然仍會略施於人。有時候,我實在很忙。
(圖片來源:Sam Ingersoll YouTube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