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著眼圈早熟|陳頌紅網誌

晚上十一時五十分,收到友人whatsapp留言,詢問一間餐廳的資料。她錄音時,她念幼稚園中班的兒子在背後喊:「媽媽我仲未刷牙!」她回應「得喇得喇」,再多補幾句。
把資料傳給她,並好奇地問:「幼稚園學生,十二時還不睡覺?」不一會她回覆:「今晚他肯在十二點前主動說要睡覺,已經很乖。」
其實不只一次聽朋友說,他們幾歲子女的平均上床時間,是晚上十一時許。如果放假,隨時玩至凌晨一時才去睡,所以他們普遍有黑眼圈。
或者應該把這個研究告訴這些朋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Daniel Notterman指出,缺乏睡眠的孩子,體內的「端粒」(一種重複性DNA序列)會縮小,而這些端粒本應跟隨年齡增長才縮小。意思是,這些孩子的身體會比其他同齡孩子早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BBC知識》)。
Notterman追蹤研究了四十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九歲男孩(只選擇男孩,是因為有研究指男孩對環境變化可能較敏感),並分析他們出生及九歲時的唾液樣本,發現成長於壓力環境(例如低收入、低學歷或單親家庭),以及睡眠不足的一群,都有早熟跡象。
香港的孩子,很多都像大人精,說話老成。最近一個朋友問十歲女兒,想如何花她的利是錢。女兒回答:「幫我投資,我想買樓。」真慚愧。我十歲時還不過是一舊飯,或者一舊叉燒。孩子應有的童真和笑容,在這一代彷彿早就失去。不知道跟功課壓力大、長期缺乏睡眠,有沒有關係。
升中四之前,媽媽嚴格規定,我和妹妹的上床時間是晚上八時半,不管是否有睡意都必須去睡。如果研究說晚睡會早熟,依照邏輯反證,早睡可能會遲熟。長期八時半睡覺,情況或更極端。難怪我和妹妹到了二十多三十歲,仍好像未發育似的,也許是這個緣故。又有新的控訴狀可以呈到媽媽手上。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