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手,又如何?|陳頌紅網誌

二OO六年日劇《交響情人夢》的古典音樂監修兼音樂會企劃茂木大輔,出版過過一本《拍手的規則》,指導讀者去聽古典音樂會時,應該「在對的時候鼓掌」,才不至於被周圍的人當成老土怪。而且,拍對了手,也是學懂欣賞古典音樂的一部分。
茂木大輔在慕尼黑國立音樂大學念音樂,主修雙簧管。畢業後曾經加入專門演奏巴赫音樂,赫爾穆特.瑞霖的巴赫合奏團(Bach Collegium),在歐洲各國巡迴演出。就在演出那幾年,他觀察到不同國家的人,有各自一套拍手風格,覺得有趣,便促使他寫《拍手的規則》。
他在書中憶述一次最特別的觀眾拍手經驗:話說他們的樂團在當時仍未統一的西德,演奏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演奏完畢後,「觀眾太過感動入迷,沒有任何一個人拍起手來。當下時間似乎靜止在永恆的瞬間,令我難忘。也許那是我一生中所接受過最棒的喝采。」
不拍手,也能釋放出不拍手的無聲威力。
所以,對於白襪仔先生在人人都跟隨音樂拍手的時候,偏偏無動於衷,實在不必詫異。
一.他可能擔心自己節奏感太差,跟不上拍子。萬一大家都在第一、三拍準確地拍手時,只有他一個在第二拍半才切入,便顯得太突兀。這樣,反而會令他身旁的女伴更感丟臉。二.他可能真的不喜歡跟隨拍子拍手。我去過很多音樂會、演唱會,有時歌手唱某些歌曲,觀眾會拍手附和。除非當時真的十分投入,否則,我也會坐著不動。這類齊齊跟拍子拍手的行為,很視乎動力大小。三.就憑以前他腳上一雙白襪子,已經可以猜到,他是活在自己世界,不在乎其他看法的世外高人。不跟大隊拍手,只不過是他獨特性格的再一個例證。
正如茂木大輔之言,沒有人拍手,也可以是最棒的喝采。同樣,白襪仔先生堅決不拍手,或者就是他表達內心澎湃激情的最熱烈方式。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