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財唔出,大財唔入|陳頌紅網誌

愛情使人盲目,金錢則使人開眼,而且隨時「眼大睇過籠」。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仍不斷有人墮進自稱貴族、皇室人員的騙子之圈套,說不定還深信自己前世做得好事多,今世有回報,歸根究底,不過是「錢」。
就像紐約假名媛Anna Sorokin,明明只是出生於俄羅斯普通家庭,父親是貨車司機,卻把自己包裝成德國貴族後代,訛稱有巨額信託基金,輕易就令半個紐約上流社會都上了她的當,出錢出力讓她過著富家女生活。連見慣有錢人的《名利場》雜誌前圖片編輯,都被她騙了六萬美元旅費。可見貴族包裝,所向披靡。
二十多年前,一個德國人化名Clark Rockefeller,又令很多人以為他是「世界最強家族」洛克斐勒家族的成員。這個假身分不僅使他贏得一個畢業於史丹福及哈佛,之後在麥肯錫公司出任高級行政人員的女子青睞,也令他成功在華爾街招搖撞騙,出入高級私人俱樂部,過著上等人生活。直至結婚幾年後,由於他行事神秘,妻子對他的身分開始懷疑,找私家偵探調查,才發現他跟洛克斐勒家族毫無關係。後來他綁架自己女兒,真相層層揭開。
心理學家Maria Konnikova指出,愈是有錢有學識的人,對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愈自信,而且是過度自信,認為天下間所有騙子在自己面前只會無所遁形。加上上流社會人士愛搞派對,騙子就在燈紅酒綠之地下手,大家正喝得高興、玩得高興,提防之心減低,便容易上當(BBC中文網)。
況且騙子第一條守則是:要騙人的錢,首先要用很多錢去吸引他們。人總會在大堆金銀財寶之前忽略細節。據說假名媛Anna Sorokin初到紐約,在酒店小住時,每天隨手給員工一百美元小費,深諳「小財唔出,大財唔入」之道,才令她交換到上流人士聚會的消息,成功變身名媛。
人若不貪心,沒興趣討好權貴,從中得利,怎會上當?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