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是如何瓜分香港儲備……|王陸|關公拆局

黎智英被控詐騙科技園公司,國安法指定法官認為他有潛逃風險,須還押監房至明年4月中再訊,但涉案的其餘二人卻可以現金加人事保釋。
對一般市民來說,獲此厚此薄彼對待,今後還會有甚麼人敢批評政府及中央?
愛國人士認為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反對派則認為是「殺雞因欲取盡卵」,兩者的唯一分歧是:香港經此重創,能否「死過翻生」!
力爭出位或上游的高官政客,會視之為表忠最佳機會,因為加速兩制消亡,有助一國提早出台,毋懼開罪六成選民,因為早已有特首馬首是瞻,不虞成為眾矢之的。
況且香港政府仍然行有餘力,可以利用龐大儲備向中央及市民繼續奉獻,以示絕對表忠及效忠,而努力的成果亦一定不會逆水行舟,只要堅持到底,領導人一定會有斬獲。
對中央奉獻,不會對民生有即時影響(例如投資明日大嶼),且可低調進行(例如向中國買債),但向市民奉獻,人人直接受惠,所以必須分秒必爭寸土不讓,否則一旦錯失時機,或無翻身之日。
最要力爭的民生議題,曾推就業乘車等全民可得的補貼,老闆階層也會倒履相迎,其次是受薪階段不勞而獲但老闆不一定歡迎的福利(例如增加勞工假期),至於與疫情相關的津貼,當然是越多越好,但由於某些企業財團會因此而趁機大賺,不患寡而患不均,爭取隨時功敗垂成。
建制派若單靠民生議題上位出位,同儕對手實在太多(泛民經已退出不與競爭),若非政黨聯手施壓,政府不會輕易答應,以免後來者索求更多。這場各出奇謀務要用盡香港儲備的攻防戰,今後會在議會天天上演,至於推動兩制回歸一國的政治秀,則同時在法庭、交易所、大學等更高層機構內外進行,令香港終於先被置之死地。
香港的金蛋是各方覬覦目標,泛民的應對方法及存在價值是阻止某一方運財成功、阻止某些人成為運財童子,還是阻止他們在運財過程中上下其手?這三者哪方的成功機會較大及更能迎合民情民意?如今泛民自顧不暇,沒有餘力提出論述與跟進,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隨著黎智英的收押、周庭的判刑、有線的倒下等靈異事件排山倒海而來,香港人自求多福的創意與行動能否也排山倒海而至,將會是這個地方是否值得留守下去的關鍵,否則建制派得償所願之後可能也只會空手而回,因為香港提早變成一國,花光所有儲備之後,根本再無利用價值。香港人最不滿的,應是那些瓜分儲備後飽食遠颺的「人無恥即無敵」之輩,怎樣完全暴露他們的所作所為,並以此來作為團結力量,可以是港人自求多福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