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不息唱情歌|陳頌紅網誌

音樂令人快樂,除了在不適當的時候被迫一直聽一直聽。
例如以前住對面的鄰居夫婦,很愛唱K,最熱中唱歌的一段時期,每天從早上九時唱到下午九時,樂此不疲。這也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每日重複唱那幾首歌,連續唱好幾十遍,而且走音是常態。
由於我家廚房就在大門旁,煮午飯和晚飯時,總是很清楚聽到他們有如《多啦A夢》中胖虎的洪亮歌聲。內心雖然萬二分敬佩他們對唱歌的熱誠,以及每日堅持練歌的毅力,但毛管還是會豎起來。
又例如,很久很久以前,跟一個可能有機會發展的對象在蘭桂坊一間餐廳約會。餐廳有兩個駐場結他手,其中一人邊彈邊唱。本來吃吃飯聽聽歌也是賞心樂事,可是當晚客人少,除了我們就只有另外一對情侶。兩位結他手非常盡責,站在我們桌子旁,彈唱了四、五首歌,足足有十幾分鐘,卻沒打算停下來。
聽完一首又一首,一首又一首,我和約會對象都開始坐立不安,但基於禮貌,又不好意思叫人家別再唱下去。當時心中很是困惑,他們不會站在我們旁邊唱到餐廳打烊吧?幸好後來有一群客人浩浩蕩蕩走進來,兩位結他手找到新的服務目標,我們才重新獲得相處時間。
音樂有助食欲,也能提升消費,這一點,不少研究都已證實。但我敢肯定,如果兩位結他手一直唱下去,我們必然會提早結帳,換一個沒有人打擾的地方,靜靜談心。
吃飯時有樂手奏樂唱歌的習俗,據說在中國西周時便已盛行,到東漢初期,宴樂已經發展到一個甚高水平。而且宴與樂的配合,規格愈來愈精細嚴謹。中國食文化研究會餐飲專家李登年,在《宴席上的中國史》中指出,「我們的祖先十分注重宴樂在筵席中的作用和效應,每奉一菜,每敬一酒,甚至連賓客入席、退席,都有嚴格的宴樂程序相呼應。」就是不知道,古代人約會,有沒有樂手在旁邊唱情歌?
(圖片來源:All About City YouTube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