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强司長的語言偽術 大律師公會的時間藝術

大律師公會星期五(7月11日)發表聲明,指出任何人都不應把公會月前關於政制問題的意見書斷 章取義。律政司司長袁國强的回應,卻充份顯示他已掌握「語言偽術」精髓中的精髓!
同一時間,大律師公會亦一再顯示他們的段數有多高。
事情是這樣的:袁國强星期五稱,如果他沒理解錯公會的聲明的話,其實公會沒說政府斷章取義,公會只是說不希望政府斷章取義。
的而且確,公會的沒有明言政府斷章取義,只不過,公會指出「[i]t is unfair for any party to rely on any part of it(指月前的意見書)selectively and out of context」。已很明白地暗示有人已經將意見書斷章取義。
不介意對號入座,卻把完成式變成「不希望式」,當今世上,恐怕就只得袁國强資深大律師做得到。
只要大家不致太過善忘,該當仍記得大律師公會發表意見書當天,政制三人組之首兼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是如何以「署理行政長官」的尊貴身份,公然「抽水」,大大力「表態」支持公會的意見書?(詳見本報當時報道)
袁國强的偽術功駕當然不只於此。他星期五的回應,還稱「我特別想再次強調,在我們下星期將會提交的諮詢報告裏,我們會將所有意見完完整整放在附錄裏,所以不會有斷章取義的情況出現。」(摘自政府新聞處的發言稿)。
其實,政府早就明示會在附錄中列出所有意見書,故此斷章取義的情況,當然不可能出現。而大家關心的當然不是附錄有否缺漏,而是政府的諮詢報告(以至行政長官提交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報告)會否斷章取義!
大家問的是報告(的正文),袁國強資深大律師的答案說的卻是附錄。這不是語言偽術,又是什麼?
另一方面,大律師公會選擇在政府提交及公布兩份報告的前夕,才發聲明要求任何人都不應斷章取義,正好顯示公會的段數,尤其是在「不失時機」方面。
屈指一算,如果報告下星期初(例如下星期二)發表,政府印務局肯定已將報告付印,要是報告真的「章已斷ed、義已取ed」。大律師公會在此時此刻才「呼籲」大家別斷章取義,量三人組語言偽術再高,都已回天乏術。
(記者:隋定嶔|編輯:游清源)
(原圖為蘋果日報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