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一種飢餓|陳頌紅網誌

好不容易,才在「思京都病」中恢復過來。
說「好不容易」並沒有半點誇大。尤其當踏入四月,愈接近本來要去京都的日子,愈感痛苦煎熬。每天看著桌上的行事曆本子,目光總是離不開去年十一月已寫下有關京都之旅的一切:哪一天出發,哪一晚訂了什麼餐廳,哪幾天乘火車在京都附近一日遊,哪一天回香港等等。
每日腦裡面都會忽然冒出京都的街道,京都的食物,京都的神社寺院,還有幾個已經變成朋友的京都人。每晚做夢都是去京都,忘我地玩,以為生活已返回正軌,醒來卻只剩下悵然。
好不容易,本應在京都的日子,叫做熬過去了。不得不把行事曆翻去沒有任何計劃的另一頁,算是把京都暫時放開,重新開始。
可是因為一封電郵,思京都病又再復發。
電郵來自常住那間京都酒店的禮賓部。每次幫忙我們預訂車子和餐廳的漂亮小姐,寄來一張電子賀卡。原來她記住了我們的結婚周年紀念日,特地遙祝我們白頭到老。在賀卡的結尾,她寫道:「對你們所有的祈願和祝福,是來自你們愛著的第二故鄉。當世界回復正常,便好回家了。」
讀完她這幾句,心情難掩激動。掛念京都的情緒,再次砰砰嘭嘭地撞來撞去。幾乎要衝上日本領事館,求領事可憐我,給我簽證。一天前跟丈夫說,經過今次被迫取消京都之旅才發現,對京都的「鄉愁」,超越了想像。從今之後,娘家洛杉磯已淪為第三故鄉,被京都悄悄爬過了頭。
海明威說:「春天已經過去。回憶也是一種飢餓。」今年的春天,處處有花開卻無心欣賞,即使有花香,戴著口罩也嗅不到。居所附近的小巴站旁,有一棵巨大的花樹。之前開滿了白色的花,最近花瓣開始散落,整條馬路都一片白,讓我想起四月京都地上河上的落櫻。幸運的話,還可以看見漫天粉白的櫻吹雪。回憶,的確製造了餵不飽的飢餓。
(圖片來源:japan-guide.com YouTube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