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怎麼唸?|陳頌紅網誌

無論多愛看書的人,都沒可能認識所有漢字。據粗略估計,世上大概有六至八萬個漢字,但常用的只有四千幾個。其餘的,如果沒有刻意去翻字典,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在生活中見到。
舉例,人人都認得「晶」,但「瞐」和「皛」?怎麼唸?「明」字沒有人不懂吧?若換掉右邊的月,變成「昍」,解作什麼?還有一系列的「垚」、「毳」、「掱」、「犇」、「驫」、「鱻」、「麤」、「龘」?
以前念過幾個考古課程,因為要讀中國神話,要了解器物上的神獸,才學懂「饕餮」、「贔屭」、「狴犴」這些艱深字。不過跟「史上最難中文字」相比,它們都顯得太過簡單和普通了。
據說天下第一難的中文字,一共一百七十二劃。寫一個字,跟焗一個杯麵的時間差不多。中文輸入法是打不出這個字來的,只能稍為形容一下它:在撐艇仔之上,有龍有鳳有雷有風有鹿有山有云有土,沒練習一百幾十次,大概轉頭就會忘記怎樣寫。至於讀音,沒有人能肯定。
排行第二位的難字,也是一個在撐艇仔上造成的字。上面有穴有月有長有馬有言有心有幺有刂,聽說讀作「biang」,是陝西關中一種傳統麵食,也可簡稱為「彪彪麵」或者「冰冰麵」。
忽然想到艱深中文字,因為無意中看到一段動物影片,兩隻像鴨又像鵝的鳥,求偶時會像芭蕾舞蹈員一樣,跳出美妙舞姿。由於被眼前一幕深深吸引,繼續追看下去,才得知牠們的名字叫「鸊鷉」(粵音是「辟梯」)。
鸊鷉是一種潛水性水鳥,長頸尖嘴紅瞳,頭頂有黑毛,似戴著黑色帽子,多生活在湖泊和沼澤。求偶時,一雌一雄會伸直脖子,挺胸收腹,並排跳舞。由於牠們的腳長在身體後方,當雙腳快速移動時,可以在水面上支撐起整個身體,就似懂得「輕功水上飄」一樣,動作輕盈優美。
就是不明白,為何要替牠們改一個如此艱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