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實是夢|陳頌紅網誌

但願現實是夢,夢是現實。
那麼,在刺眼陽光穿透窗簾,叫人迫不得已睜眼之際,看到房間的天花,床邊的鬧鐘,便能吁出一口氣。原來這些年經歷的一切,不過是一個漫長噩夢,終於夢醒,返回現實。在夢裡面一直壓在心頭的大石,已化成羽毛。精神再次抖擻起來,懷著感恩的心起床,繼續本該無憂無慮的生活。
或者反過來也不錯。雖然每晚都拖著遭遇折磨摧殘的軀殼入睡,但還可以安慰自己,不要緊,日間聽過看過歷盡的所有,都不是真的。只要到了深夜,閉上雙眼,進入夢鄉,就能重返宇宙另一頭的平行時空,回到真正的現實,過著比睡前美好一百倍的日子。即使每天的「現實」只有八小時,也比連做夢也回不去好。
如果現實與夢境能這樣互換,也許,會比現在過得開心。
不過比利時根特大學市場系教授Liselot Hudders卻殘忍地說,沉醉於短暫的快樂,於身心無益。一瞬間的感覺良好,對於並非天生樂觀積極的人來說,隨時會加重情緒負擔,尤其當我們很清楚那些曾經享受過的事物,難以再擁有時,便會產生加倍失落感。
他在實驗中請受試者試用一支昂貴的筆,試吃一些高級朱古力。之後有一半人可以擁有這些東西,另一半人要把它們歸還給工作人員。要把貴價物品歸還的受試者,之後在一份情緒和生活滿意度的調查中,得分最差。Hudders解釋,一切無法重來的沮喪,比不曾擁有過,更容易令人感到不滿和抑鬱(《生活質素應用研究》期刊)。
教授說得對。所以每天夢醒,我都感到更頹然。除非有哪一天比較「好運」,整晚都做恐怖的夢,要不被一百幾十隻喪屍狂追,要不得罪了德州電鋸殺人狂,在夢裡面不斷逃命,逃至哮喘病發。一乍醒,按著依然起伏得厲害的胸口,才會有那麼一刻覺得,今天與眼前,原來還是比在噩夢裡面好一些。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