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靠「喚」骨|陳頌紅網誌

香港人和日本人,肯定是全宇宙工作時間最長,壓力最大,居住環境最擠迫的雙冠軍。偏偏,香港人和日本人最長壽。
是否跟生命力有關?應該有。不過其他國家和城市的人,生命力也不比香港人和日本人差。那麼是否跟飲食有關?日本人也許是。他們愛吃魚、納豆、昆布,愛喝綠茶,通通對健康有益。但超過七、八十歲的香港人,像我父母一輩,年輕時吃不少鹹魚、鹹蛋、臘腸、燒味、油條,還有很多豬牛雞的內臟,全部高鈉高脂高膽固醇。如果常去茶餐廳,身體還吸收大量味精,跟有益扯不上關係。他們卻身壯力健,長壽百歲。
於是我就想,飲食和生命力可能只是輔助,一定有其他長壽因素。會不會是步行?以前有一項調查指,香港人和日本人每日走路步數全球最多,而且步速最快,跟健康可有關?
香港和日本的打工仔,上下班多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從家裡步行至車站,從車站步行至工作地點,中午又步行去吃飯的地方,晚上約了朋友,又要乘車步行。周末去逛街,隨時走一萬幾千步。如是者,每天、每星期在路上走的時間加起來,絕對可觀。
走路對骨骼好身體好,眾所周知。原來好處還不止於此。二o二o年八月號《科學人》雜誌引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指骨骼中的「骨鈣化素」(由造骨細胞分泌的蛋白),更有利於活化全身器官,提升新陳代謝機能,增強記憶力,延緩記憶及認知衰退,甚至能預防糖尿病,是一種超級抗老物質。走路有助骨鈣化素的生成,每天堅持多走路,已經能為身體提供重要「回春物」。
另外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更發現,當人處於壓力之下,決定「戰或逃」的關鍵不只腎上腺素,還有更重要的骨鈣化素。看來香港人、日本人經常面對工作壓力和經濟壓力,亦非壞事,這就不必太妒忌其他地方的人可以慢活。
(圖片來源:蘋果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