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英首相勿逃避守護香港自由的「條約責任」

2014-7-17 13:55
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以及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現正在英國訪問,希望爭取英國的政客們,捍衞中英聯合聲明給予香港的「高度自治」。然而,英國首相卡梅倫,及剛卸任的前外相夏偉林,都先後拒絕接見兩人,明顯只重視中英的經貿關係。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今日緊接英國副首相克萊格早前接見兩人時的主調,在社評中表示「英國必須為香港站出來」(Britain must stand up for Hong Kong)。該評論首先引述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曾經在其離任演說中,表明香港人將會自己管治自己的領土,這是中英雙方的承諾,也是香港不能動搖的命運。
評論指出,十七年來,中國大致遵守《中英聯合聲明》,容許香港擁有一定的政治自由,包括司法獨立。然而,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卻明顯對香港採取更緊的政策。首先,中央明顯將要求2017年的特首選舉中,誰能成為候選人,交由中央決定。另一方面,「一國兩制白皮書」指明,中國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該社評更指出,兩星期前,有中共高層表示,可能以解放軍鎮壓佔領中環運動。
社評認為,卡梅倫在香港議題的「沉默」並不令人滿意。雖然,《基本法》的確並未明確表示,香港人能享有完全民主的特首選舉,但基於英國與香港的歷史關係,英國政府有道德責任,捍衞香港的民主權利及責任,特別是那些在《中英聯合聲明》清楚列明的。
最後,社評提醒卡梅倫,在外交場上中國只會尊重強者。因此,那怕英國的發聲會一時損害英國的商業利益,英國亦不應示弱。更何況香港的自由,是英國政府明確的「條約責任」( firm treaty commitment),並不是英國政府能夠逃避的。
發表評論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