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月明網誌│一頓飯,知家教

女兒:
老人家常說:「一頓飯,知家教。」
拿筷子的手勢好不好、會不會叫長輩「吃飯」、夾菜時有沒有飛象過河、吃飯時嘴巴會否發出很大聲響、懂不懂得把好東西留給其他人吃……,統統都是家教。
前陣子,老朋友邀請我去她家的聚會。同桌除了我們幾個老太太之外,還有主人家的女兒女婿、孫子,以及一位單親媽媽和她的兒子。兩個小男孩都年約十歲,但言行卻差之千里。
每次上菜,主人家的孫子都第一時間把菜旋轉到自己面前,然後挑肥揀瘦,把最愛吃的都夾到自己碗裡。後來更變本加厲,當一道油爆蝦上桌時,他老實不客氣地把整碟蝦從轉盤上拿下來,放在自己面前。我們看得目瞪口呆,以為他那一對為人師表的父母,至少會說說他,然後把蝦拿回去,誰知道,他的父母只是笑,好像覺得兒子這種行為很醒目似的。
同桌另一個小男孩也張大了嘴巴,他看看自己媽媽,再看看已被人獨佔的蝦,抿了一下唇。他媽媽向他微笑著搖頭,他就很明白事理地夾其他菜吃,沒有埋怨。他一邊吃還一邊跟媽媽說:「媽媽,您也吃,我們家好久沒有吃過這麼多菜。」聽到他的說話,看到剛才發生的一切,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為之動容。一個單親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比一個父母同為教師的兒子,懂事得太多。看他倆母慈子孝,也真替那位媽媽高興,她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送我回家的路上,主人家向我道歉,她說她知道孫兒失禮,但深知錯不在小孩,而是他父母。說到底也是她自己管教不善,寵壞了女兒,然後女兒和女婿又寵壞了兒子。她說,即使她想糾正孫兒很多不規矩的言行舉止,都已經變得難上加難。
回家後我一直思考這件事。如今的父母,怎麼會把孩子養成「世界以我為中心」的模式?總認為別人理應為他們服務、付出,卻從不反過來關懷、了解別人所需,導致人際關係中的付出和獲得,完全失衡。壞的行為和習慣,本就是從小養成。好的老師懂言教,好的父母會身教,然後才能培育出有良好家教的孩子。
子女家教好不好,會不會在人前出糗,不僅僅是面子問題,而關乎他將來的品行和際遇。
性格改變命運,有時候就是從家教開始。
願天下父母共勉!
媽媽 草於遙遠他鄉
二O一四年七月十九日
(圖片來源:wecarece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