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傳情網誌│對著他們,大家仍應留有餘地?

2014-8-18 06:02
在宋朝,有這樣一個故事:
邵康節是精通《易經》的宋朝思想家。他與當時的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是表兄弟,同時和蘇東坡有往來。但二程和蘇東坡一向不和睦。
終於,邵康節病得很重的時候,程顥、程頤二弟兄正在病榻前看望。這時外面有人來探病,程氏二人問明來人是蘇東坡,就吩咐不讓蘇東坡進來。躺在病床上的邵康節,此時已經不能再說話了,他就舉起一雙手,比劃成一個缺口的樣子。程氏二人起初還不明白。
不久,邵康節喘過一口氣來,說:「把眼前的路留寬一點,好讓後來的人還有得走。」說完,他就咽氣了。
留有餘地是人生智慧,也是生活經驗。
雕刻人像時,鼻尖先留高一點,不像的話再慢慢削減,這是留有餘地;做菜時先少放一點鹽,不夠再添,這是留有餘地;新買的褲子,因為太長穿不了,去裁的時候叮囑裁縫少剪點,以免剪短了不合穿,這也是留有餘地。
(資料來源:阿波羅新聞網)(反佔中大聯盟網站圖片)
所有博客及專欄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發表評論
讀取中…